《自然》撤回突破性室溫超導體研究 指學界對數據憂慮「可信」
近年越來越多研究聲稱在超導體方面有重大突破,但該個科研界別一直受到一系列指控困擾,並令人懷疑研究結果,更多的研究複製方法失敗,亦有一些研究被發現有不當行為,最終被撤回。
《自然》近期亦正式撤回了一項相關研究,該研究聲稱用氫、一種名為鑥 (lutetium) 的灰色金屬和少量氮製造了一種室溫超導體。該論文早在本年 3 月發表,當時令學界非常興奮,因為發現有機會導向新的電子系統發明,在幾乎不需要冷卻的情況下以零電阻高效運行——雖然仍需要一些設備來承受系統 10,000 大氣壓的壓力——這可能對聚變反應器或磁力共振儀器的改進上大有作為。然而,有些專家當初已認為發現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去信《自然》表達對「論文中提出的電阻數據可靠性」的擔憂。經調查後,《自然》在本月 7 日發表撤回告示,指該些專家擔憂「是可信的、實質的,但仍未解決」。該研究的 11 位作者中,有 8 位早前已致函《自然》,要求撤回該論文,而《自然》的撤回告示也有提到該 8 位作者表示「發表的論文無準確反映被研究材料的出處、所進行的實驗測量數值和所應用的數據處理協議」,這些問題是「破壞了已發表論文的完整性」。該 8 位作者又在信中指控,該研究負責人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 Ranga Dias 在準備和提交手稿時無真誠地行事。以研究結果集資圖商業化Dias 於 6 月為這項發現申請了專利。他先前創立了一家名為 Unearthly Materials 的公司,將他的超導體研究商業化,並已從集資了 1,650 萬美元,折合約港幣 1.29 億元。這是 Dias 和團隊另一名成員兩年內第二次被《自然》雜誌撤回關於室溫超導體的論文。 Dias 和內華達大學物理學家 Ashkan Salamat 此前曾聲稱利用碳質氫化硫 (carbonaceous sulfur hydride) 製造了高溫超導體,但該研究去年被《自然》雜誌撤回。另外, Dias 與 Salamat 共同撰寫的另一篇論文於 8 月從《物理評論快報》上撤回。根據《自然》報道, Dias 對此前兩次撤稿表示反對,但暫未對最新的撤稿作出回應。Salamat 則有表態支持今年的兩項撤回;他是 Unearthly Materials 的股東,但不再是員工。同時,有人指控 Dias 的博士論文約 20% 是抄襲得來,《科學》曾發表一份長達 109 頁的分析報告,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紐約時報》報道則指,羅徹斯特大學已在《物理評論快報》 8 月撤稿後調查 Dias 的研究,暫未有公佈調查結果。來源:Science Alert, A Controversial Superconductor Paper Has Finally Been Retracted by Nature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