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又有新發現? 歐學者揭底層畫漆為有毒鉛化合物
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多才多藝,以非傳統方法留下不少發明與藝術品,包括《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鉅作,當中也有不少秘密仍然等待被揭開。最新刊於《美國化學會雜誌》的研究就指,《蒙娜麗莎》中混入了有毒的物質,似乎幫助畫作底層更乾燥。
該個英法聯合團隊從《蒙娜麗莎》的隱藏角落採集微少底層顏料樣本,並採用了 X 光衍射和紅外線光譜成像技術來識別所使用的物質。
團隊如預期一樣發現了油質和鉛白 (lead white) 顏料之外,還發現了稀有化合物水白鉛礦(plumbonacrite) ,該化合物當油質和一氧化鉛進行反應時形成。團隊指出,達文西可能試圖通過用高含量的一氧化鉛混合油質物料,來準備一種適合覆蓋《蒙娜麗莎》底層木板的厚漆。
團隊在《最後的晚餐》表面採集的幾個樣本中,同樣發現了相同的水白鉛礦。 然而,這位意大利藝術家在其流傳的手稿中,只曾提過水白鉛礦與皮膚和頭髮療法有關。
過去一直有指,達文西有在畫作中使用水白鉛礦,但研究則直接證明了說法。團隊認為,達文西將橙色的一氧化鉛粉末溶解在亞麻籽油或核桃油中,加熱後製成更稠、更易乾燥的糊狀物,而配方亦有被其他後來的藝術家使用。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 (Rembrandt) 於 1642 年創作的《夜巡》中,也曾被發現有同樣的水白鉛礦,該畫作比《蒙娜麗莎》晚了近 1.5 個世紀完成。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化學家 Victor Gonzalez 研究了達文西、林布蘭和其他著名藝術家的數十件作品的化學成分。他向美聯社表示,達文西是個喜歡實驗的人,他每幅畫作的創作技術都完全不同。
這也證明了達文西不斷的創造力,不僅在藝術上取得偉大成就,而且在數學、化學和工程學等許多其他領域也有重要的發現。
來源:
Science Alert, The Mona Lisa Reveals a Toxic Secret Hidden Inside The Painting
報告:
Gonzalez, V., Wallez, G., Ravaud, E. & et al. (2023). X-ray and Infrared Microanalyses of Mona Lisa’s Ground Layer and Significance Regarding Leonardo da Vinci’s Palette. 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3c07000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