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外、女主內」? 大型審視報告指全球狩獵採集部落八成有女獵人
幾十年來,人類學家見證了世界各地狩獵採集部落的女性熟練地殺死獵物:在 1980 年代,菲律賓的阿埃塔 (Agta) 族的女性已被發現會使用與她們一樣高的弓箭獵殺野豬和鹿;亞馬遜的馬茨族 (Matsés) 女人也會用開山刀捕獵無尾刺豚鼠。到 90 年代,學者觀察到中非阿卡族 (Aka) 的曾祖母和年僅 5 歲的女孩會捕獵小羚羊和箭豬。
最新刊於 PLOS One 的研究就綜合了過去相關的觀察,首次對全球女性獵人進行全面分析,並發現在接受調查的狩獵採集部落中,近八成女族人有從事狩獵活動,斷然否定了過去根深蒂固的男性出外狩獵、女性採集果實與其他資源的概念。
「男主外、女主內」?
在 20 世紀早期到中期,有影響力的人類學家都擁護狩獵和肉類消耗推動了人類包括雙足行走、更大的大腦容量和使用工具等顯著演化變化。很多人亦認為,在祖先狩獵採集部落中,男人為了追捕獵物而四處遊蕩,而女性則留在大本營附近,採集植物並照顧兒女,這種分工模式在 100 萬年前已經確立。
這些人聲稱,男性具有較強壯的力量,而女性是不能狩獵,因為她們有孩子、有月經,其血液更會吸引其他掠食者。人類學家 Brian Hayden 在 1981 年甚至寫道,女性「久坐不動、攻擊性較差」的天性也會在狩獵上天生較男性差。
其實早在 1966 年,於芝加哥大學舉行的研討會己強化該「男主外、女主內」的想法。該個人類學研討會有 70 名男學者和 5 名女學者參加,介紹了有關現存靈長類動物、近期狩獵採集部落以及化石和文物的資訊。許多參與者得出的結論是,男性獵人提供了對生存和人類演化重要的肉類,但數據來源偏向於展示肉類和男性的關係。
例如,在考古記錄中,矛頭和動物骨頭等狩獵相關文物,均比水果、塊莖和蜂蜜等食物以及採集所需的工具保存時間更長。更重要的是,有關狩獵採集部落的資訊大多來自 18 至 20 世紀歐美白人男學者撰寫的文獻,他們探訪這些部落時都是跟隨男性,往往不太關注女性在做甚麼。
到了 1970 至 80 年代,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狩獵採集部落女性不僅通過採集植物,還通過狩獵為部落的飲食作出重大貢獻。 儘管如此,「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仍然廣泛存在於大眾思維中,這某一程度上與博物館的立體模型和媒體有關。 例如,在 2019 年刊出的研究中,在 Google 搜索「史前人類」圖像,結果有 207 個男性狩獵者的圖像,但只有 16 個女性的圖像。
87% 部落女性狩獵非偶然
為了更宏觀地解決這個偏見,布拉格大學生物人類學家 Cara Wall-Scheffler 搜索了含過去幾個世紀已記錄的 1,400 個人類文化群族數據庫 D-PLACE,並確定當中有 391 個狩獵採集部落,然後再分析其歷史或最近的報告。
團隊在這些文獻中,集中搜索有關狩獵的內容,記錄涵蓋了 1800 年代末至 2010 年代,描述了美洲、非洲、歐亞大陸、澳洲和大洋洲的 63 個狩獵採集部落。最終顯示,有 50 個部落中有女性從事狩獵活動,當中 87% 部落的女性並非偶然狩獵,而是每天也有這習慣。
研究還揭示了不同部落內部和跨部落之間都有相當大的靈活性和個人偏好。除了常見武器包括長矛、開山刀、弓弩外,也有些人依靠獵犬、網或陷阱狩獵。婦女也會追蹤動物足跡,或用棍敲打地面來趕出小動物。
兒童也並非女性無法狩獵的原因:母親會帶上嬰兒狩獵或將他們留在聚居地由其他族人照顧; 較年長的孩子也經常跟著一起狩獵。
團隊確實發現了男女之間狩獵策略的差異。例如,在阿埃塔部落中,男性幾乎總是揮舞弓箭,而女性則更喜歡用刀;男性傾向於單獨或成對狩獵,女性則通常成群結隊並與狗一起狩獵。儘管存在性別差異,但團隊幾乎無發現狩獵的嚴格標準。Wall-Scheffler 說:「如果有人喜歡去狩獵,他們就可以去。」
團隊希望,是次研究可以成為公眾和學界在真正男女平權上有一個開端。無參與研究的英國雷丁大學考古學家 Annemieke Milks 讚揚研究,指出學界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解釋人類社會更深層的過去,因為研究徹底顛覆了男性和女性在狩獵採集部落的觀念。
來源:
Science, Worldwide survey kills the myth of ‘Man the Hunter’
報告:
Anderson, A., Chilczuk, S., Nelson, K. & et al. (2023). The Myth of Man the Hunter: Women’s contribution to the hunt across ethnographic contexts.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al.pone.0287101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