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宗】澳老婦腦發現 8 厘米長活蟒蛇蛔蟲 曾有腹痛、健忘與抑鬱等症狀
最新刊於《新興傳染病》的研究指,在澳洲一名 64 歲老婦接受腦部手術時意外地取出一條 8 厘米長的蛔蟲活體,是迄今首度記錄到人腦內有蛔蟲存活!
該老婦最初於 2021 年 1 月下旬被送入醫院,此前她經歷了三週的腹痛、腹瀉、持續乾咳、發燒和盜汗。到 2022 年,她的症狀發展為健忘和抑鬱,最後轉送往坎培拉醫院接受治療,並接受磁力共振掃描,結果顯示其大腦右額葉有異常情況,醫療團隊決定立即緊急進行手術。
負責手術的神經外科醫生 Hari Priya Bandi 表示,手術期間在病人腦部取出一條 8 厘米長的活蛔蟲,令團隊非常驚訝並即時連絡同院的傳染病專家 Sanjaya Senanayake 幫忙協助判別蛔蟲身份。最終,在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 (CSIRO) 的專家協助下,團隊確認該寄生蟲為常見於不同蟒蛇中的羅伯氏蛇蛔蟲 (Ophidascaris robertsi) 。
原來,患者居住在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一個湖區附近,當地是地氈蟒 (Morelia spilota) 的天然棲息地。雖然,她無直接接觸地氈蟒,但團隊推測,地毯蟒可能通過其糞便將寄生蟲傳播到老婦採摘的當地野菜上,然後患者因觸摸野菜,再交叉污染其他生的食物或煮食用具被感染。
通常,被寄生的地毯蟒會在糞便中排出羅伯氏蛇蛔蟲蟲卵,羅伯氏蛇蛔蟲透過小型哺乳類和有袋動物食用的植物傳播。在某些時候,蟒蛇也會吃那些同樣受感染的動物,然後羅伯氏蛇蛔蟲就會生活在蛇體內,完成繁殖循環。
Senanayake 指出,在是次案例中,老婦很可能是羅伯氏蛇蛔蟲的意外宿主。該寄生蟲具有高度侵入性,團隊亦曾懷疑其幼蟲存在於老婦體內包括肺和肝臟的其他器官中。
他續指,案例突顯了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和感染危險日益增加,特別是當人更深入地佔據大自然時,增加了人類、禽畜和野生動物之間的互動機會。
過去 30 年,全球發現了約 30 種新興傳染病。在這些新出現的感染中,大約 75% 是人畜共患的,包括過去幾年肆虐全球、造成 COVID-19 疫症的 SARS-CoV-2 。
Senanayake 強調,羅伯氏蛇蛔蟲不會人傳人,但澳洲以外也有其他地方有地毯蟒和羅伯氏蛇蛔蟲出現,因此未來幾年其他國家也可能會發現其他相同病例。他呼籲,在採摘野菜或接觸其他野生植物後應徹底洗手;任何用於沙律或烹煮的蔬菜也該清洗乾淨。
該名老婦康復進度良好,但仍在接受定期監測,團隊正了解令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歷,是否可能導致她感染羅伯氏蛇蛔蟲。
來源:
The Guardian, ‘Oh my god’: live worm found in Australian woman’s brain in world-first discovery
CNN, ‘Still alive and wriggling:’ Doctors remove 3-inch parasitic worm from woman’s brain in world first
報告:
Hossain, M.E., Kennedy, K.J., Wilson, H.L. & et al. (2023). Human Neural Larva Migrans Caused by Ophidascaris robertsi Ascari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9(9), 1900-1903. doi: 10.3201/eid2909.230351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