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科學館新常設古生物展「滅絕 · 新生」
地球生命自數十億年前已經出現,並且不停按著環境變遷或壓力而演變,當中最為人熟識的可能是史前生物恐龍。香港科學館的最新常設展廳「古生物展廳」以「滅絕 · 新生」為主題,於9月15日正式開放予大眾參觀,希望藉此機會為大家介紹地球生命經歷過的演化及生存挑戰。
展覽中不乏真實動植物化石,還有以現今科技製造出的機械恐龍等互動展品。展覽的設入點為地球生命經歷過共五次的大滅絕,希望藉此讓參觀者反思人類現在的活動會否加劇第六次大滅絕的機會。
從展廳口穿過昏暗走廊,牆上展示著來自埃迪卡拉紀、寒武紀、奧陶紀的海洋生物化石,向參觀者展示遠古海洋的情況,然後就「親身」經歷了第一次大滅絕,當時全球大概八成半生物死亡。參加者隨即會進入志留紀、泥盆紀時代,第一批四足動物及頜魚類生物正式出現並稱霸海洋。參加者更可在巨大的魚顎中拍照,體驗海洋世界及生物的奧妙。隨後透過各互動裝置,讓參觀者石炭紀、二疊紀及三疊紀,此時哺乳類動物已經出現。

踏進侏羅紀、白堊紀時代的展區,當中最為大眾熟識的當然為恐龍。是次展區展出最完整及珍貴的恐爪龍化石 (Deinonychus Antirrhopus) 由 Vegasoul Capital Management (Asia) Limited 借出。恐爪龍為荷里活的寵兒,可能比較熟識的名字為侏羅紀世界裡面的Blue,是非常敏捷及視力出眾的恐龍。腳上鋒利的鐮刀狀腳爪,可以協助他對獵物進行致命的踢擊。除了恐爪龍以外,更有機械暴龍 Paul 向大家親身示範牠們是有多兇猛。

古近紀的展區中,則有由國家自然博物館借出的展品,俗稱長毛象的真猛獁像展出。除此之外,於展廳的一個角落展區為香港化石的獨有展區,於該展區為參加者展示出香港本地由教授及化石愛好者挖掘到的化石,讓各參觀者可一睹香港古生物生態。

「古生物展廳」參觀詳情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三及五: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周末及公眾假期:上午10 時至晚上9時
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休館
費用:星期三免費入場
文 、攝 / 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