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波】酒精梗係高效殺菌啦,問題係個宣傳手法度呀!

疫情持續幾近 3 年,消毒裝備點都要買點來防身。結果就是,市面上有不同產品推出,又AQ水、又次氯酸水乜乜乜,但世衛與很多衛生機構都表明,75% 酒精或者漂白水足夠家居消毒減少受感染機會。

最近就有個叫 KQ 的品牌廣告賣到成行成市,宣稱自己的產品是食品級酒精,「原料更安全、使用更放心」,因為用的是優質玉米作原材料經蒸煮、發酵等過程處理,而不是其他 75% 「工業酒精」這樣由化工合成很危險云云。

首先要說的是,市面上的 75% 消毒酒精絕大部份都是乙醇,所以 KQ 宣稱的更安全更放心,僅是將一枝普通的 75% 消毒酒精賣貴一倍有多(用 500 毫升 KQ 原箱折扣價,與李氏家族旗下店舖出售的同容量消毒酒精做對比)的宣傳手法。

乙醇夠平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說法,由於成本較低,近 90% 的乙醇廠以乾磨方式,將澱粉類農作物(主要是粟米、小麥等)磨碎,然後經水煮、糖化再用酵母發酵蒸餾才得出乙醇,當中涉及大量、複雜步驟與機制。所以安不安全並非賣點,重點是夠便宜。

另一亮點是,中國作為其中一個最大的乙醇製造國(以農立國嘛),在 2021 年上半年竟要向另一乙醇製造大國美國購入 2 億加侖,即超過 7.5 億公升乙醇,打破 2016 年的入口記錄。路透社當時的報道引述中國行內人士指,中國粟米價格持續上漲、中國乙醇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疫情期間乙醇消耗量激增,都是需要入口乙醇的原因。

有毒不安全?

的確,消委會曾在 2020 年發現,市面上有部分消毒酒精含「有毒」的甲醇,但這只屬極少數,尤其消委會當時已表明,該些樣本的甲醇濃度「不會引發急性中毒」,只在長期消毒傷口、皮膚或呼吸攝入,才有可能造成慢性中毒或引致健康問題,所以大家不必過分憂慮。何況酒精那種刺鼻感,正常人都不會飲消毒酒精吧?所用的乙醇是否食用級,根本就不是 valid point 。 


異丙醇真的這樣差?

另一種被 KQ 「批鬥」的異丙醇 (isopropanol) ,其實也是世衛建議使用的消毒成份,只是相對乙醇相對簡單地經發酵過程,需要更多化工材料和實驗室設定*才能安全地製造,講到尾就是成本控製問題。

至於乙醇是否真的比異丙醇好嗎?我用例子答你: 2006 年有研究顯示,異丙醇在 40–60% 的濃度下已有效殺死貓杯狀病毒 (feline calicivirus, FCV) 。 然而,乙醇只能在 70–90% 的濃度下有同樣效用。此外,異丙醇因為較易揮發,而常用於消毒電子產品避免影響其正常運作。即便如此,主流仍視乙醇比異丙醇略為較優秀的廣譜消毒成份,當然又是錢作怪喇!

其實乙醇與異丙醇都是酒精,所以不存在乙醇較溫和不刺激的說法——除非是低濃度 (1%) 的乙醇與高濃度 (99%) 的異丙醇比較,但這絕不是 apple to apple 的做法——隨便翻查一下也會見到網上有不少研究都指出,使用乙醇與皮膚刺激或接觸性皮炎有關。所以,寫這類醫藥產品的宣傳文案真的不要亂抄亂寫,倒米出街就唔好喇係咪?

最後,也要畫公仔畫出腸講一次。乙醇又好異丙醇又好,作為酒精兩者都可以高效殺菌,問題係 KQ 個宣傳手法,似乎只是將一枝普通的消毒酒精包裝成一種「新」的消毒產品,比貴一倍有多的價錢,就是藝人代言袋落袋的錢,明未?

*異丙醇可以丙烯的間接水合反應、丙烯的直接水合反應和丙酮的催化加氫作用,共 3 種方法製造

作者 Facebook 專頁

小肥波

www.facebook.com/siufeiball 最愛吃喝玩樂,望有錢從天而降,全人類不須工作。 文章散見於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台灣《泛科學》等媒體;著有《養生大謬誤》及《喪屍——大自然的異常動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