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一萬隻皇帝企鵝雛鳥因海冰加快融化死亡
現存最大的企鵝物種皇帝企鵝 (Emperor penguin) 需要穩定的海冰來繁殖和撫養雛鳥,但隨著南極洲周圍海水變暖,海冰融化的時間越來越早,導致很多企鵝傳統繁殖地被廣泛拋棄。
最新刊於《通訊地球與環境》的研究更指, 2022 年 10 月尾南極西部一個繁殖地因為突然融冰露出海面,令仍未長出在海中游泳所需防水羽毛之前的雛鳥淹死或凍死,死亡數量甚至高達 10,000 隻!
沒有參與是次研究的「藍點保育科學」海鳥生態學家 Annie Schmidt 向《科學》表示,這絕對是個壞消息。雖然海冰狀況每年都有所不同,此前也有皇帝企鵝族群未能繁殖,但如果整個地區變得不適合,企鵝就會很難找到繁殖地點。
英國南極調查局 (BAS) 利用衛星監測南極的企鵝棲息地已有約 15 年。團隊會以企鵝在白色海冰上留下的啡色排洩物,來了解牠們的活動。去年,當局注意到在 10 月底,當地一些地方的海冰已經破裂。事實上,皇帝企鵝會在每年 3 至 4 月抵達繁殖地,到 8 、 9 月之間孵化雛鳥,但雛鳥要到 12 月至翌年 1 月才長出防水的羽毛。如果海冰在此之前破裂,雛鳥就會被淹死或凍死。
衛星圖像顯示,隨著 2022 年別林斯高晉海 (Bellingshausen Sea) 海冰加速融化,皇帝企鵝從 10 月底開始放棄了其中一個棲息地。到 12 月初,來自其他三個棲息地的企鵝群族也紛紛逃離該南極西部一帶的海冰。只有附近較北的羅斯柴爾德島 (Rothschild Island) 上一個群落完好無損,並成功養育到雛鳥。
據估計,皇帝企鵝有超過 250,000 對可繁殖的成年企鵝,雖然別林斯高晉海群族只有 10,000 對成年企鵝,僅佔總個物種數量的一小部分,事件不會毀滅皇帝企鵝,而且大多數企鵝的壽命通常約為 20 年,會在下一個季節再次繁殖。然而,根據目前的海冰狀況,團隊預計今年對於南極西部該 5 個群族來說同樣會很糟糕。
自 2016 年以來,南極夏季海冰急劇減少,總面積更在 2022 和 2023 年兩個夏季減少至歷史新低,令別林斯高晉海幾乎完全沒有海冰覆蓋。更重要的是,此後幾個月海冰形成緩慢,意味著當地企鵝可能至少在 1 年內無法產下雛鳥。
團隊又指, 2018 至 2022 年間,在 60 多個已知皇帝企鵝棲息地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已某程度上受到海冰範圍縮小的影響。目前,皇帝企鵝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近危」動物,需要加大力度保育。
儘管如此, Schmidt 表示,皇帝企鵝在南極其他地區還是有希望的。她說:「如果我們現在採取行動減少碳排放,皇帝企鵝就不會注定滅絕。」因為大氣中的碳是導致海洋暖化的其中一個最大因素。與此同時,限制該地區的捕魚活動與旅遊活動亦有助確保企鵝安全。
來源:
BBC, Climate change: Thousands of penguins die in Antarctic ice breakup
Science, Emperor penguins abandon breeding grounds as ice melts around them
報告:
Fretwell, P.T., Boutet, A. & Ratcliffe, N. (2023). Record low 2022 Antarctic sea ice led to catastrophic breeding failure of emperor penguins. Commun Earth Environ 4, 273 (2023). doi: 10.1038/s43247-023-00927-x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