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掩眼】埋屍時心臟病發 成協助尋兇殺案關鍵
電視經常出現所謂報應的橋段竟然出現在現實!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調查人員偵破一宗異常的殺人案,東窗事發的原因歸咎於事主心臟病發,而病發地點是正在挖掘埋葬屍體的墓坑。
當地調查人員及救護員收到一通報電話指出鄰居看到一名沒有意識的男子倒臥在花園。當他們到達現場後,發現 60 歲的 Joseph McKinnon 並且在找到 McKinnon 的現場旁邊發現了一具屍體。這具屍體後來證實是屬於失蹤數天的 65 歲 Partricia Ruth Dent 。 Dent 的屍體被發現時以大垃圾膠袋包裹著,而這個墓坑也是剛挖掘的。
調查人員相信 McKinnon 的死因為自然死亡,亦相信 Dent 的死因為他殺。兩具屍體都被送往解剖。一星期後發表的解剖報告亦證實了這些初步推測: McKinnon 的死因為心臟停頓,Dent 則為被勒死。兩者本來為情侶關係,並居住在案發現場的房子裡。
在一般的考古學當中,有一個大原則名為「疊加定理」 (superposition) 。意思是,無論是有機物質換還是無機,在犯罪現場都按照既定次序放置,而這個次序秉承著時間線性的特質。換句話說,最先找到的(即最接近頂端、接近地面)就是最新或是最後放置的,越底層的就越舊。是次的案例就是典型教材: McKinnon 首先襲擊 Dent , Dent 死去後, McKinnon 嘗試埋掉 Dent 的屍體,卻因為突然心臟病發而離世。

這時序的推論與目擊者的供詞吻合。鄰居聲稱在較早前聽到 McKinnon 與 Dent 有爭執。隨後按著警方在現場搜到的證據所得之,在襲擊後 McKinnon 利用垃圾膠袋包裹著 Dent 的屍體並埋在預先挖掘好的坑裡面,然後在倒回泥土近一半的時候, McKinnon 就心臟病發不治。
法醫考古學訓練學員如何去找尋 (locate) 、挖掘 (excavate) 及記錄 (record) 人體骨骸,以便在墓地移除屍體之前獲取最多的資訊,包括墓地出現的日期、放置或棄置屍體的方法、骸骨與周邊物件的關係,以及保留下來的物品如衣物等。因此,把考古學的方法應用到挖掘犯罪現場上,能有效協助調查人員準確細緻地記錄及重組有關證據。這些工序對之後尋找死者身份、事發過程都有莫大幫助,甚至可以協助尋找兇手及涉案者。
這些考古原則,都引申至一個核心概念:脈絡關係 (context) 。一件物件,甚至數件物件一旦進入同一個體系或空間,會和自然環境產生互動,形成一個相對應的關係。現實時,沒有任何證物甚至物件能脫離互動關係,包括去考察並調查的我們。因此,有系統地記錄及策劃如何處理,對於明白脈絡關係非常重要。
來源:
Chappell, B. May 11, 2022. A man died of a heart attack while burying a woman he killed, S.C. sheriff says. NPR. Retreived: https://www.npr.org/2022/05/11/1098249869/a-man-died-of-a-heart-attack-while-burying-a-woman-he-killed-s-c-sheriff-says
李衍蒨。2019年12月19日。法醫考古學。CUP 媒體。取自:https://www.cup.com.hk/2019/12/19/winsome-lee-forensic-archaeologist/
圖:攝影師:Lisa Fotios,連結:Pexels
文 / WL、審 /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