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美心理學家:接觸偏差資訊造成錯覺

我們常常聽到老人家說道德淪亡,但如果下一代的道德觀念永遠都比上一代差,人類社會不是應該早已崩壞嗎?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就為了此問題進行全球性的調查,結果卻發現「一代不如一代」只是偏差。

是次研究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Daniel Gilbert 與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研究生 Adam Mastroianni 合作撰寫。他們蒐集二戰後所有大規模抽樣調查的資料庫,當中涉及逾 1,200 萬個樣本,加以分析以及重新抽樣研究,希望檢視二戰後至今的至少 70 年,是否如每一代人所說,道德水準日益下降呢?

多年來的數據顯示,各國人口普遍認為道德淪亡在他們自己一代出世前後已發生。他們往往認為,道德淪亡是由於個人隨時間變得越來越不道德,以及道德感較差的人取代了道德較高的人。 他們又相信,他們認識的人和生活在他們之前的人都是例外,無因世界轉變而墮落。

團隊最終發現,在全部涉及的全球 60 個國家樣本中,人的道德水平並無隨時間推移而下降,相反更一直維持在相似的水平。以上的道德敗壞感幾乎可以肯定是錯誤的。

團隊指出,這種在多個國家普遍,且持久出現的道德日漸崩壞感很容易產生,但只是一種錯覺,而這種錯覺是基於兩方面:人接觸偏差資訊,以及對於資訊的偏差記憶,因此可說是毫無根據。

例如,人通常可能會遇到更多關於同時代陌生人道德上的負面訊息,而不是正面訊息;這些負面訊息可能使他們相信當下的人不像從前那樣善良、誠實或友善。

研究在結論時就促請學界,應做更多研究及時理解「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因為這種錯覺很易被利用,讓一些喊「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的政客,可能變得具有「超大吸引力 (outsized appeal) 」。

來源:
Mastroianni, A.M. & Gilbert, D.T. (2023). The illusion of moral decline.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3-06137-x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