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亞洲大黃蜂足以入侵整個歐洲造成廣泛破壞

入侵物種可以在毫無準備的生態系統中迅速傳播,沿途造成嚴重破壞並威脅其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而亞洲大黃蜂 (Vespa velutina) 正是其中一種,牠們的棲息地每年都會擴大 80 多公里,同時捕食蜜蜂、食蚜蠅和其他昆蟲。

將近 20 年前,這些稱為「殺手黃蜂」的亞洲大黃蜂首次出現在歐洲,並於 2016 年越過英倫海峽出現在愛爾蘭本土。最新刊於《膜翅目雜誌》的基因分析指,亞洲大黃蜂近廿載於歐洲迅速而廣泛的入侵,很可能只是一隻黃蜂在 2004 年從中國抵達法國的結果,突顯出即使入侵物種最初的數量小、遺傳多樣性極低,也會有巨大的擴張潛力。

由愛爾蘭科克大學動物學家 Eileen Dillane 帶領的團隊分析了 2021 年 4 月亞洲大黃蜂首次抵達愛爾蘭的 3 個基因樣本,並將之與歐洲大陸發現的其他黃蜂基因序列進行比較。團隊檢測的所有基因都是線粒體基因,是沿雌性血統遺傳。

結果表明, 2016 年在都柏林發現的亞洲大黃蜂母系與在整個歐洲看到的相同。換言之,現在整個歐洲見到的數百萬隻亞洲大黃蜂,是大約 15 到 20 年前從中國抵達的單一雌性交配而來的後代。

在原生的東南亞,亞洲大黃蜂會捕食具有複雜集體防禦系統的亞洲蜜蜂,後者會將亞洲大黃蜂圍在蜂球中並將其熱死。不幸的是,歐洲蜜蜂缺乏這些防禦行為,使其很易成為亞洲大黃蜂的目標,影響整個歐洲大陸的花粉傳播以及農作物產量。

雖然對生態有嚴重影響,但團隊指出歐洲大陸的亞洲大黃蜂群族內非常低的遺傳多樣性,或是提供生物控制的潛在目標。然而,團隊警告氣候變化很可能會增加未來更多的成功入侵,因此必須對入侵物種保持警惕。

來源:

Science Alert, A Single Giant Queen ‘Murder Hornet’ Sparked The Invasion of Europe

報告:

Dillane, E., Hayden, R., O’Hanlon, A. & et al. (2022). The first recorded occurrence of the Asian hornet (Vespa velutina) in Ireland, genetic evidence for a continued single invasion across Europe. 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 93: 131-138. doi: 10.3897/jhr.93.91209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