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全新可感染人類動物源病毒 未知能否人傳人

最新刊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JM) 》的研究指,在中國新發現一種可感染人類的動物源性亨尼帕病毒 (Henipavirus) ,並將之命名為琅琊病毒 (Langya henipavirus, LayV)。團隊指,目前無法確定 LayV 是否有能力人傳人,有必要對其作進一步調查。

亨尼巴病毒屬過去包括立百病毒 (Nipah virus, NiV) 和亨德拉病毒 (Hendra Virus, HeV) 兩種已知會感染人類的病毒。在野外,蝙蝠、囓齒類動物和鼩鼱中也曾檢測到其他相關的亨尼巴病毒。更重要是, 1998-1999 年首次在東南亞發現立百病毒時,正是該病毒肆虐豬場,最終近 300 人感染,當中 100 多人死亡。馬來西亞亦在疫情被逼撲殺 90 多萬頭豬。

鼩鼱可能是琅琊病毒的天然宿主。
Credit: Hanna Knutsson / Flickr

在對中國東部有近期動物接觸史的發熱患者進行哨點監測期間,團隊在咽拭子樣本中提取到琅琊病毒。通過宏基因組分析和隨後的病毒分離後,確認其為全新的亨尼巴病毒。

琅琊病毒的基因組由 18,402 個核苷酸 (nucleotide) 組成,其基因組結構與其他亨尼巴病毒相同,並與在中國雲南發現的墨江病毒 (Mojiang henipavirus) 有最密切基因關係。

團隊隨後在山東省和河南省發現了 35 名急性琅琊病毒感染患者,其中 26 人體內僅感染了琅琊病毒,全部人都有發燒,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包括發熱、乏力、咳嗽、厭食、肌肉痛、噁心等,亦有部份人肝和腎功能受損。另外 9 人的病史或另有甚麼感染,團隊未有在文中交代。

團隊又指,對家畜的調查發現, 2% 山羊和 5% 狗檢測到對琅琊病毒的血清陽性;而對 25 種野生動物的調查中 ,琅琊病毒核糖核酸 (RNA) 主要在鼩鼱身上檢測到,表明該小型哺乳類可能是琅琊病毒的天然宿主。 

團隊表示,所有患者之間無密切接觸或共同接觸史,顯示感染可能為散發性。對 9 名患者和 15 名密切接觸家庭成員的接觸者追踪亦顯示,密切接觸者無被琅琊病毒感染,但團隊警告可能是樣本量太小,無法確定琅琊病毒的人傳人情況。未來應評估與墨江病毒的潛在交叉反應,以改進血清學檢測。

來源:

Zhang, X.A., Jiang, F.C., Zhu, F. & et al. (2022). A Zoonotic Henipavirus in Febrile Patients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22; 387:470-472. DOI: 10.1056/NEJMc220270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