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城市萬年暴力衝突 多與環境危機有關

暴力、戰爭是人類歷史不可切割的一部分。但隨人類文明發展,我們的社會是否變得更暴力還是變得和平呢?最新刊於《自然人類行為》的研究對來自中東一些人類最早期城市的數千具有傷痕骸骨進行分析,並警告暴力事件周期性出現,往往與環境危機有關。

有些學者認為,隨著早期人類社會變得更「文明」,各種形式的人類暴力,不論是謀殺、奴役和酷刑,已在數千年時間不斷減少。不過,亦有一些人則指,隨著城市越加擠逼,加上精英管治下出現更多不平等現象,會令暴力事件更頻繁發生。

德國蒂賓根大學經濟歷史學家 Joerg Baten 的團隊分析了逾 3,500 具、有傷痕且橫跨 12,000 年歷史的骸骨。這些骸骨均來自涵蓋現今伊朗、伊拉克、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和土耳其的中東地區。

研究表明,人類暴力在大約 5,300 至 6,500 年前達到頂峰,當時美索不達米亞第一批城市正在形成,然後在接下來的 2,000 年間,即青銅時代早和中期,暴力事件隨著法律、中央集權管治和貿易的建立而下降。

團隊明言,雖然無法從這種同步情況中得出任何因果關係,但可以證實早期國家變得有能力減少社會衝突時,可減少暴力事件發生。

雖然日益乾旱的條件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但透過有組織的貿易,城市仍可繁榮興盛一時,而法律制度則提供了解決爭端的手段。然而,和平並不會持續太久。分析認為,青銅時代晚期和鐵器時代,即公元前 1500 至 400 年暴力風氣再次抬頭,重大危機導致許多先進文明崩潰,帝國擴張亦導致整個地區發生劇變。

團隊指出,這是由 300 年的乾旱、氣候變化引起的遷徙和整體經濟衰退所推動,並與秘魯納斯卡高地的印加時期相似;其他研究已表明,氣候導致的資源稀缺造成的衝擊,令印加文明的衝突升級。

有參與研究的巴塞隆拿大學經濟歷史學家 Giacomo Benati 指出,現時已有大量證據表明,極端氣候事件可能會影響衝突程度,但是次研究確實看到,當有能夠減少和限制暴力的組織時,衝突就可以減少。

來源:

Science Alert, Violence Flared Within Our Earliest Cities Before We Learned to Manage It

報告:

Baten, J., Benati, G. & Sołtysiak, A. (2023). Violence trends in the ancient Middle East between 12,000 and 400 BCE. Nat Hum Behav. doi: 10.1038/s41562-023-01700-y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