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導致第六次大滅絕 物種消失速度比過去同級滅絕事件快 35 倍

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的研究證實,人類活動正將地球的「生命之樹」上砍下整個主分支。該研究表明情況「正在改變全球演化軌跡,破壞人類生存的條件。這對文明的持續存在和智人未來環境的宜居性,構成了不可逆轉的威脅。」

第六次大規模滅絕軌跡已變得非常明顯:近月,多地海鳥和魚類大規模死亡;加州沿岸海獅因海水暖化引起的藻華現象而中毒。去年,南極也有整個皇帝企鵝族群未能繁殖

因此,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態學家 Gerardo Ceballos 和史丹福大學保育生物學家 Paul Ehrlich 評估了自公元 1500 年以來的物種滅絕情況,並比​​較了過去 5 億年的滅絕事件記錄。 他們發現,在過去 500 年,人類已導致 73 個屬 (genus) 的有脊椎動物滅絕,速度比之前的屬級滅絕高出 35 倍。

團隊指,如果沒有人類影響,同樣數量的屬需要 18,000 年才能走向滅亡。其他研究也曾發現植物、真菌和無脊椎動物也有同樣高的滅絕率。

是次團隊解釋,第六次大規模滅絕正導致生命之樹迅速毀壞,整個樹枝——即物種、屬、科等生物——及其所發揮的生態功能正在消失。由於人類和所有其他物種在穩定的生命之樹中共同演化,以及蓬勃發展。因此,物種消失隨之而來的生態功能消失也會直接影響人類生活。例如,在中美洲,食蚊蛙類的數量減少,令人類瘧疾感染量增加。

更重要的是,團隊計算出這種屬的滅絕率將會增加。如果沿著目前的軌跡發展,到 2100 年,目前所有瀕臨滅絕的物種都將會滅絕。

團隊表明,如果人類要防止這些物種滅絕及其社會影響,就必須立即採取前所未有的努力應對問題。

來源:

Science Alert, Mass Extinction: Entire Branches on Tree of Life Are Dying, Scientists Warn

報告:

Ceballos, G. & Ehrlich, P.R. (2023). Mutilation of the tree of life via mass extinction of animal genera. PNAS 120 (39) e2306987120. doi: 10.1073/pnas.2306987120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