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開發活動減沖繩螞蟻季節性活動 或影響生態系統運作
昆蟲在維持生態系統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我們對人類活動如何影響昆蟲活動的了解有限。最新刊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 B:生物科學》的日本研究,就在沖繩不同環境中收集並分析 120 萬隻螞蟻的行為,發現在人類發展程度較高地區的螞蟻群族失去了自然的季節性行為,而與森林覆蓋率較高的地區相比,這些群族的行為更加難以預測。
在自然環境中,特別是季節分明的環境中,昆蟲一般在春、夏兩季較為活躍,到冬季則會蟄居。這種模式每年都會重複。然而,是次研究則顯示人類會破壞這些昆蟲生活模式。
每兩週,團隊都會在沖繩環境觀測網絡 (OKEON) 的 24 個地點收集工蟻一次,該網絡由 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 (OIST) 環境科學和資訊學部管理。團隊會識別不同螞蟻種類,並計算他們發現的每種螞蟻的數量。
利用這些數據,團隊可估算螞蟻群族隨時間變化的程度,並使用遙感影像模擬與各地點人口多寡的關係。團隊發現,已開發地區的群族隨時間的變化比森林地區的小,而這些群族的季節性尤其減弱。
團隊解釋,在森林地區自然季節週期得以保留;然而,在人類開發活動較多的地區,這些模式會被破壞和退化,導致不可預測物種的活躍程度,並減少觀察到全年的自然循環,或會影響生態的自然運作。
昆蟲群族的季節性模式與其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關,包括分解、養分循環、水淨化和種子傳播;螞蟻因其數量眾多且執行多種生態功能,在大自然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來源:
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kinawa’s ants show reduced seasonal behavior in areas with more human development
報告:
Kass, J.M., Yoshimura, M., Ogasawara, M. & et al. (2023). Breakdown in seasonal dynamics of subtropical ant communities with land-cover change. Proc. R. Soc. B. 290: 20231185. 20231185. doi: 10.1098/rspb.2023.1185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