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洞穴發現 7 種新漏斗網蜘蛛 有不同視力程度流失
上月刊於《分子系統發育與演化》的研究指,在以色列的洞穴中發現了 7 種新的漏斗網蜘蛛,都處於不同階段的視力流失,能引證演化之父達爾文所說的適應 (adaptation) 。
當年,達爾文的觀察發現分佈在科隆群島上不同島嶼的達爾文雀均因不同飲食習慣而鳥喙形態有所不同,這亦突顯出一些隔離的環境,足以令生物發展成新的物種。而是次的發現,則顯示水窪是令種群分離的一種方式。
研究首席作者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HUJI) 生態學家 Shlomi Aharon 解釋,團隊是試圖了解在洞穴入口處發現的具有正常視力的漏斗網蜘蛛,以及那些在洞穴更深處無色素、眼睛減少甚至完全失明的漏斗網蜘蛛之間的演化關係。
Aharon 的團隊總共在 30 個洞穴中發現了隅蛛屬 (Tegenaria) 漏斗網蜘蛛。其中 26 種是喜歡洞穴環境的物種,牠們仍然依賴少量的光生活在洞穴入口和有暮光的範圍。與此同時,他們發現有 14 種被發現漏斗網蜘蛛只棲息在黑暗的洞穴深處。這些穴居漏斗網蜘蛛有 7 種是新發現品種,其中 5 種眼睛退化,其餘則完全失明。
兩種新發現的漏斗網蜘蛛,均有視力退化,下面一種甚至已完全失去眼睛。
Credit: Aharon, S. & et al. (2023).
另一位有參與研究的 HUJI 生態學家 Efrat Gavish-Regev 指,這 7 種新發現漏斗網蜘蛛,有 5 種是各洞穴獨有的,另兩種則可在幾個洞穴和位於 Ofra 岩溶區洞穴中發現,但由於工程計劃,Ofra 岩溶區洞穴現正受到威脅。
團隊亦分析了這些蜘蛛的 DNA,以追踪其演化歷史。團隊發現那些適應了獨特洞穴條件的蜘蛛再也無法在黑暗以外的世界中生活,意味著即使每個群族彼此相對靠近,洞穴系統之間的基因流動也很少。
更令團隊驚訝的是,新發現的物種在基因上更接近南歐地中海地區洞穴中的物種,而不是生活在以色列洞穴入口附近的那一些。
基因痕跡表明,單一隅蛛屬品種抵達該地區,並最終深入洞穴生活。多年來的適應,這隅蛛屬的後代已不斷減少在功能性眼睛上的能量投資,並因為新環境塑造出低視力,甚至失明的特徵,而此種趨勢亦在不同洞穴系統中獨立發生。然後,在其他相關物種遷入洞穴之前,原祖隅蛛屬品種在洞穴外局部滅絕。團隊懷疑是次滅絕事件是大約 500 萬年前氣候變化的結果,當時是上新世初期海水水位上升到現在的水平。
來源:
Science Alert, A Bunch of New Funnel Web Spiders Have Been Found Going Blind in Israeli Caves
報告:
Aharon, S., Ballesteros, J.A., Gainett, G. & et al. (2023).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exceptional subterranean speciation of cryptic troglobitic spiders of the genus Tegenaria (Araneae: Agelenidae) in Israel.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doi: 10.1016/j.ympev.2023.107705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