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衛生清潔與大腦海馬體健康有關 或助減患阿茲海默症
刷牙是保持口腔衛生清潔的主要方法,以免因蛀牙而失去牙齒。不過最新刊於《神經病學》的日本研究指,牙齒脫落和患牙齦疾病,與大腦記憶區域海馬體的萎縮存在關係。換言之,保持口腔清潔可保護大腦健康,減低患阿茲海默症的機會。
結果更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剝掉爛牙可能比只保護牙齦健康有更多健康好處。
該個由東北大學口腔機能回復科講師山口哲史領導的研究,對 172 個 55 歲或以上的成人進行為期 4 年的口腔與大腦健康分析。該研究並無確定口腔潔淨程度與大腦健康的因果關係,僅證明當中有關係。
所有志願者均在被確定無記憶問題才被納入研究,然後團隊會利用磁力共振技術,以判斷研究前與 4 年後志願者海馬體的體積變化。
另外,團隊通過問卷和醫學測試收集了每個志願者的一般健康和病史數據,亦記錄了每個參與者的牙齒數量,並檢查了牙周探診深度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牙周探診深度是每顆牙齒周圍牙齦組織的量度,可以判別個人是否患有牙齦疾病。正常健康的牙周探診深度範圍是在 1 到 3 毫米之間, 3 或 4 毫米的則屬患輕度牙齦疾病;嚴重的牙齦疾病患者會在多個位置的牙隙達到 5 到 6 毫米。
山口哲史解釋指,牙齒脫落和牙齦疾病非常常見,因此用以評估與阿茲海默症的潛在關係非常重要。
團隊發現,牙齒的數量和牙齦疾病程度與大腦左側海馬體的變化有關。患有輕度牙齦疾病且牙齒較少的人的左側海馬體萎縮得更快;而患有輕度牙齦疾病的人每少一顆牙齒,其大腦萎縮速度幾乎相當於大腦老化一年。
另一方面,對於患有嚴重牙齦疾病的人來說,擁有更多牙齒則與同一區域的大腦萎縮速度更快有關。他們每多一顆牙齒引起的左側海馬體萎縮增加量相當於大腦老化 1.3 年。
山口哲史指出,結果表明,定期看牙醫來控制牙齦疾病對保持大腦健康也有一定幫助。
不過,是次研究涉及的人數很少,而且全部來自日本的同一地區,因此在將這些結果放諸於其他地方前,應再做更大型、有更多樣化的人口研究。
來源:
Science Alert, Disturbing New Finding Links Cognitive Decline to Dental Hygiene
報告:
Yamaguchi, S., Murakami, T., Satoh, M. & et al. (2023). Associations of Dental Health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Hippocampal Atrophy in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 The Ohasama Study. Neurology.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7579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