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發現神經通道 與突然暈倒有關 或助研發新藥
常言道心血少會暈,而事實上為何會突然暈厥 (fainting) ,西方醫學則認為心跳率、血壓和呼吸頻率下降均可能會導致暈厥。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確認,心臟和大腦之間存在一條全新神經通道,能觸發反射並導緻小鼠昏倒,或可成為治療人類暈厥的新方向。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神經科學家 Vineet Augustine 的團隊檢查了小鼠體內構成迷走神經 (vagus nerve) 的不同類型神經纖維;迷走神經是連接大腦和心臟、消化系統以及肺部的關鍵訊號通道。
利用螢光成像和基因分析,團隊識別出了迷走神經感覺神經細胞 NPY2R ,並追蹤其從下心室腔壁到腦幹微小區域最後區 (postrema) 的路徑。這些特殊的神經元會表達一種在血管收縮中發揮作用的受體。
為了測試激活這條心腦通道的效果,團隊將一條光纖插入每隻小鼠的大腦中,並使用脈衝雷射刺激最後區。當被刺激後,團隊發現小鼠的心跳率、呼吸頻率和血壓急劇下降,並失去意識 7 至 8 秒。當相同的神經通道被阻斷時,相同的大腦刺激不再使小鼠暈厥。
團隊亦表明,心臟主動脈弓中有助於調節血壓的迷走神經細胞,並不是該通道的一部分。這些細胞在基因上與連接心臟和大腦的 NPY2R 迷走神經元不同,後者也會影響血壓。團隊也使用影像技術,來排除新發現通道中的細胞,可能正在接收其他器官的訊號。
團隊目前還不清楚為何在暈厥過程中,這條新發現的通道中的 NPY2R 會受到刺激。另一方面 小鼠身上的情況與人類暈倒的實際相關性如何,也需要進一步證明。因為該研究並無探究人體交感神經系統的全部作用,該系統控制著「戰鬥或逃跑」反應,都可能導致人昏厥。
有趣的是,與大腦的其他部分不同,最後區並未透過血腦障壁與血流分開。這意味著攝入或注射到血液中的藥物可能會改變其活性,使其成為治療暈厥藥物開發的目標。
來源:
Science, Heart-brain link offers new potential explanation for fainting
報告:
Lovelace, J.W., Ma, J., Yadav, S. & et al. (2023). Vagal sensory neurons mediate the Bezold–Jarisch reflex and induce syncope.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3-06680-7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