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猴痘個案蔓延 學界:不須恐慌 有疫苗控制傳播
過去一周,至少有 11 個非非洲國家報告了 120 多例確診或疑似猴痘 (monkeypox) 病例。這是一種在非洲以外很少發現的罕見病毒性疾病,現時該病毒在世界各地通常不會出現的不同人口中出現,讓科學家們感到震驚。
猴痘最先於 1958 年在實驗室猴子身上發現,這種病毒被認為是從囓齒動物等野生動物或感染者身上傳播至其他人。在非洲,平均每年會出現幾千案猴痘感染病例,而病例通常來自非洲中西部;非洲以外的病例僅限於少數與曾前往非洲旅行或接觸進口受感染動物有關。
過去一周非洲以外地區發現的病例數量,已經超過了自 1970 年首次發現該病毒導致人類疾病以來,在非洲以外發現的病例數量,而且相信病例會繼續增加,這種快速傳播令各界高度警惕,亦擔心另一場疫症出現。
學界:不須恐慌 有疫苗控制傳播
不過,美國馬里蘭州 Fort Detrick 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病毒學家 Jay Hooper 指出,猴痘不是導致 COVID-19 的冠狀病毒 SARS-CoV-2 ,並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且由於猴痘與天花病毒有關,因此手頭上已有治療方法和疫苗來控制其傳播。因此,科學界並不對猴痘蔓延「恐慌」。

猴痘被認為是通過與體液的密切接觸而傳播,意味著患有猴痘的人感染的密切接觸者可能比感染 SARS-CoV-2 的人要少得多。這兩種病毒同樣會引起類似流感的症狀,但猴痘也會引發淋巴結腫大,並最終在臉部和手腳上引發充滿液體的疱疹,大多數人能在數周內康復,無需治療。
學界從葡萄牙的初步遺傳數據中發現,現時在歐美傳播的猴痘病毒與主要在西非發現的病毒株有關。與在中非流行的病毒相比,這種病毒引起的病情較輕,死亡率也較低——在貧困的農村人口中僅約為 1%。然而,導致當前疫情爆發的病毒株與西非的究竟有多大不同,以及在不同國家出現的病毒是否互相有關仍然是未知之數。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家 Raina MacIntyre 指出,與 RNA 病毒 SARS-CoV-2不同,猴痘病毒是一種相對較大的 DNA 病毒,而 DNA 病毒比 RNA 病毒更擅長檢測和修復基因突變,即代表猴痘病毒不太可能突然突變為擅長於人類之間傳播。然而,在彼此無明顯關係的人口身上檢測到猴痘,表明該病毒可能一直在無聲無息地傳播。
另外,現時也未清楚為何幾乎各地所有病例都包括 20-50 歲的男性,當中許多是同性戀、雙性戀和男男性行為者 (GBMSM)。 雖然學界不知道猴痘會通過性傳播,但性活動肯定構成密切接觸。 MacIntyre 指,對於這種意想不到的傳播模式,最可能的解釋是該病毒偶然被引入 GBMSM 圈,讓該病毒繼續在該圈子傳播。
一旦完成流行病學調查,科學家將更能了解猴痘突然流行的起源和感染的風險因素,但這可能需要數周時間並涉及嚴格的接觸者追踪。
一直有密切關注猴痘
自從 1970 年代根除天花運動結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密切關注其表親猴痘。由於全球有疫苗接種,天花不再是威脅。不過,自天花被根除後,每一年對這些病毒的免疫力減弱,或沒有免疫力的人數都在增加。
事實上,猴痘疫情已多次爆發。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幾十年來一直在與猴痘搏鬥,而尼日利亞自 2017 年報告首宗病例以來,至今已出現約 500 宗疑似病例和 200 多宗確診病例。美國亦曾在 2003 年出現猴痘疫情,當時來自加納的一批囓齒類動物將病毒傳播給伊利諾伊州的寵物草原土撥鼠,並感染了 70 多人。
作為對生物恐怖主義的預防措施,美國等國家維持著天花疫苗的供應,以及一種被認為對病毒非常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不過根據現時的數據與蔓延程度, Maclntyre 相信暫不需要環形疫苗接種以外的遏制策略。環形疫苗接種涉及為單獨患者中身邊的每個人接種疫苗,以保護他們並抑制進一步的傳播。
來源:
Nature, Monkeypox goes global: why scientists are on alert
文/AC、審 / 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