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島嶼入侵性老鼠竟改變珊瑚魚行為

眾所周知,入侵物種會對生態造成廣泛而持久的破壞。最新刊於《自然生態學與演化》的研究則發現,入侵熱帶島嶼的老鼠 (Rattus rattus) 不只破壞陸上生態,更會影響海洋生物的行為。

團隊指,在印度洋島嶼入侵的老鼠改變了生活在離岸數公里珊瑚礁上的寶石雀鯛 (Microspathodon chrysurus) 的行為,令後者的領土意識與攻擊性減低。當中的關鍵竟然是鳥糞。

寶石雀鯛這種小型養殖魚是種具有高度領海意識的魚類,牠們會主動積極保護和培育生長在珊瑚上的藻類,因為藻類是營養豐富的糧食;而藻類的生長主要依靠從島上流入海中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正是鳥糞——在島上築巢的海鳥會排泄,然後鳥糞就會被沖入海洋。

老鼠是匿藏在船上後被引入印度洋島嶼,並會潛入鳥巢以鳥蛋為食,從而使當地鳥類數量大量減少。團隊指出,這可能導致老鼠出沒的島嶼上的海鳥密度最多減少 720 倍,繼而使周圍水域的營養物質減少最多 251 倍。結果這些島嶼附近的藻類會變得較無營養,寶石雀鯛也不太願意保護之。

團隊在研究中比較了印度洋偏遠群島中 5 個無老鼠和 5 個有老鼠出沒島嶼周圍珊瑚礁上的寶石雀鯛行為。團隊發現,在老鼠出沒的島嶼周圍,寶石雀鯛的領海面積更大,平均面積為 0.62 平方米,而無老鼠島嶼的平均領海面積為 0.48 平方米。團隊解釋,較大的領地表明寶石雀鯛對特定珊瑚礁上的領土意識有所減弱。團隊更觀察到,寶石雀鯛之間互相攻擊的可能性降低了 5 倍。

團隊認為,寶石雀鯛行為的變化可能會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產生進一步的連鎖反應,而這些生態系統尚未得到適當的研究。例如,珊瑚礁上珊瑚和藻類的平衡,而寶石雀鯛對其他魚類的攻擊性減少也可能改變其他魚類活動模式。

另外,團隊警告,海水中的營養物質減少也可能對其他藻類以及海綿等濾食性生物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整個珊瑚礁的食物鏈。因此,消滅入侵的老鼠可能帶來多重、跨生態系統的好處。

來源:

Live Science, Invasive rats are changing how reef fish behave. It’s because there’s not enough bird poop.

報告:

Gunn, R.L., Benkwitt, C.E., Graham, N.A.J. & et al. (2023). Terrestrial invasive species alter marine vertebrate behaviour. Nat Ecol Evol 7, 82–91. doi: 10.1038/s41559-022-01931-8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