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花粉研究證吉薩金字塔建造期間 曾有尼羅河支流流經助運送建築材料

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的研究發現,當古埃及人在大約 4,500 年前建造吉薩大金字塔 (Great Pyramid of Giza)  時,尼羅河曾有一條支流,在河水水位高漲時幫助工人將材料運送到工地,建造出該個唯一現存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不過,該支流早已消失。

過去數十年的考古和歷史發現顯示,早已消失的胡夫支流在古代一直延伸到吉薩高原,而是次研究則利用土芯中採集的古代花粉樣本,準確找出過去 8,000 年來該支流水位的變化情況。這亦解釋到吉薩金字塔群,即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卡夫拉和孟卡拉的陵墓至今依然健在。

團隊指出,在該 3 位法老在位期間,胡夫支流一直處於高水位,便於將建築材料運輸到吉薩金字塔群。

為了重構尼羅河的過去, 2019 年 5 月,團隊在吉薩氾濫區鑽取了五個土芯,並測量土芯不同部分發現的花粉量,以確定花粉水平如何隨時間變化。團隊指,當地河水充足的時期應該比乾旱時有更多的花粉出現。

分析亦顯示,在古埃及人建造吉薩金字塔群時,河水量充足,胡夫支流會在金字塔群附近流動,是一條天然運河。

領導是次研究的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自然地理學家 Hader Sheisha 指出,河水水位對於金字塔的建造很重要。因為如果沒有胡夫分支,建造金字塔將是非常困難的;而沒有高水位,運載如此沉重石塊的船隻就無足夠空間航行。支流消逝的確切時間尚不能確定,但研究表明,到 2,400 年前胡夫支流的水位已非常低。

團隊又指出,分析結果與之前的考古發現非常吻合,這些發現揭示了金字塔附近有一個港口,以及有古代紙莎草紙文獻,詳細記錄了工人從船將石灰石帶到吉薩。

來源:
Live Science, Vanished arm of Nile helped ancient Egyptians transport pyramids materials
報告:
Sheisha, H., Kaniewski, D., Marriner, N. & et al. (2022). Nile waterscapes facilit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iza pyramids during the 3rd millennium BCE. PNAS 119 (37) e2202530119. doi: 10.1073/pnas.220253011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