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紅海沿岸發現獵鷹神殿 疑為神秘民族貝米斯人所建 禁祭祀者煮鷹頭
最新刊於《美國考古學雜誌》的研究指,在紅海沿岸一個古埃及港口發現的無頭獵鷹遺骸揭示了神秘群族貝米斯人 (Blemmyes) 的新文化細節,以及他們對月神孔蘇 (Khonsu) 的崇拜。
根據在托勒密—羅馬 Berenike 港口一個遺址挖掘到的銘文,該聖殿被禁止進行某些宗教儀式,即煮沸獵鷹頭以在神聖儀式中供奉。銘文明言:「在這裡煮(獵鷹)頭,是不合適的。」

在公元六世紀中葉之前某時期被棄用前,半游牧的貝米斯人曾部分佔據著 Berenike 。
神殿被發現的地方被稱為「北部建築群」,是一個由多個建築物組成的結構,當中帶有貝米斯人文化和信仰的線索,包括貝米斯王的銘文。
團隊在報告中指出:「除了他們與尼羅河上的菲萊神廟 (Philae Temple) 和卡拉布沙神廟 (Temple of Kalabsha) 的關係外,學界對貝米斯人的宗教信仰和習俗一無所知。」而發現表明他們尊重古埃及的傳統,並發展了將獵鷹供奉給埃及月神孔蘇的習俗,這種祭拜方式在埃及沒有得到證實過,但仍然違背了其起源於尼羅河神廟的思想。
有關貝米斯人
貝米斯人是非洲東部沙漠的半遊牧民族,他們出現在公元前 7 世紀至公元 8 世紀的文獻中,但其文化資訊相當貧乏。現時學界知道他們在 4 世紀後期,佔領了下努比亞並建立了一個王國。他們亦曾為古埃及人以及鄰近國家的沙漠偵察兵、戰士或礦工。
該個獵鷹神殿由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考古學家 Joan Oller Guzmán 領導的團隊,在 2019 年的實地考察中被發現。神殿由兩個小的長方形房間組成,門廊位於建築的中軸,帶有埃及神殿風格,以及埃及裝飾元素。
在後面的房間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祭台,估計上面曾放置一尊神像,還有一個破碎的架,上面可能曾放置供奉神靈的祭品。然而,也許最值得注意的是 735 塊動物骸骨,包括魚、鳥和哺乳類動物的骨頭,以及蛋殼碎片,分佈在整個房間的不同地方。
團隊最終確定,發現到的哺乳類骸骨來自六個物種:豬、驢、單峰駱駝、綿羊、山羊和牛,總數佔所有骸骨的 16.5% ,魚骨則僅佔 5.7% 。另外 64.2% 是鳥骨,來自 3 種獵鷹:遊隼 (Falco peregrinus)、獵隼 (Falco cherrug) 和紅隼 (Falco tinnunculus) 。
這些鳥骨屬於 15 隻獵鷹,其中 13 隻被斬首, 14 隻被放在祭台基座。 1 隻遊隼被發現是完好無損,被小心地放在房間角落的倒置容器下方。團隊不清楚這些獵鷹是野生捕捉,還是為了祭祀而飼養的,後者是古埃及的常見祭祀準備做法。
團隊又指,蛋殼也被鑑定為屬於獵鷹蛋。這亦解釋到團隊為何將其命名為獵鷹神殿。
將獵鷹斬首和缺乏刻意將屍骨保存的線索都指向做法屬一種儀式目的,而遺址中發現的銘文同樣是佐證:浮雕描繪了一位法老向三個神獻祭,分別是哈爾波克拉特斯 (Harpocrate) 、隼頭月神孔蘇,以及一位戴著哈索爾 (Hathor, 古埃及愛神) 王冠的女神,並在下面刻著「在這裡煮(獵鷹)頭,是不合適的。」
團隊指出,這是一項禁令,警告讀者不要從事明顯被視為褻瀆的活動,亦即在指定的地方煮獵鷹。團隊又指根據石碑上方的描述估計,在動物祭神之前會被煮沸,而也許是為了方便拔毛,獵鷹的頭在此期間被移除。
總括而言,這些發現表明貝米斯人從其他文化中藉鑑了祭神儀式,並將之改編成自身的儀式和信仰文化。
來源:
Science Alert, Ancient Egyptian Falcon Cult Reveals The Proper Etiquette For Boiling Heads
報告:Guzman, J.O., Abella, D.F., Pita, V.T. & et al. (2022). A Falcon Shrine at the Port of Berenike (Red Sea Coast, Egypt).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Vol 126, no.4. doi: 10.1086/7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