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貓腦萬年來不斷縮小 竟比野生近親小 25%
人類已經有近 1 萬年養貓的歷史,多年來不單繁衍出更多品種,最近刊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的研究更指,對人類的依賴也令貓的大腦縮小!
團隊將現代家貓的頭顱骨測量值與其兩個最親近的野生祖先非洲野貓 (Felis lybica) 和歐洲野貓 (Felis silvestris) 的顱骨測量值進行比較,發現與野生祖先相比,在過去約 1 萬年的時間,被馴養的家貓頭顱骨顯著縮小,間接顯示其大腦也比野貓細。
當然,這並不一定意代表望住你閱讀我這篇文章的寵物貓比野貓笨。團隊解釋,在馴化動物時可能無意中改變了貓大腦的發育方式。被馴服的貓神經脊細胞遷移和增殖下調 (downregulation) ,從而導致其興奮和恐懼感降低,而這種細胞層面的下調也可能導致形態、壓力反應和大腦大小的相關變化。神經脊細胞是有脊椎動物特有的一種特殊細胞,在神經系統發育等方面有關鍵作用。
在研究中,團隊複製了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幾項較研究,比較家貓和野貓的頭顱骨大小。這些研究均支持多年來馴養的貓大腦容量顯著減小的說法。然而,其中一些研究僅將現代家貓與歐洲野貓進行比較,而後者曾不被認為是現代家貓的直系祖先。是次研究團隊則希望通過將家貓與非洲野貓進行比較,來更新過去的研究,基因研究亦已證實後者是現代家貓最接近的現存祖先。
團隊發現,即使加入非洲野貓,舊的研究結論仍然成立。與非洲和歐洲野貓相比,現代家貓的頭顱骨大小減少了 25% 。團隊亦檢驗了一些雜交的野生/馴養貓種,發現這些品種的頭顱骨測量值是在兩者之間的完美中間地帶。
所有數字都表明,在過去至少幾千年,馴化對貓的演化產生重大影響,而這種現像其實在許多其他馴化動物中也有出現,包括綿羊、兔、狗等等。
團隊總結時指出,發現不僅可以揭示馴化對野生動物造成的一些發育變化,而且還會引起人對受到與已馴化物種雜交威脅的野生物種的關注。
攝影師:hazan aköz ışık
Lesch, R., Kitchener, A.C., Hantke, G. & et al. (2022). Cranial volume and palate length of cats, Felis spp., under domestication, hybridization and in wild population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doi: 10.1098/rsos.210477
文/AC、審/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