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研究:氣候變化以逾 1,000 種方式 導致人類傳染病爆發

最新刊於《自然氣候變化》的審視報告指,氣候變化能以超過 1,000 種不同方式,導致人類傳染病的爆發。

在分析有關 375 種人類病原體的文獻後,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團隊發現,史上有記錄的 58% 傳染病都因氣候災害而惡化,而這 277 種已知的傳染病亦很大機會在現時不斷惡化的氣候危機下傳播得更快;各式各樣的感染與傳播方法,也會令人類無法適應。

團隊指,要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案是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源頭上應對氣候變化。

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已在全球廣泛地區增加了熱浪、山火和洪水等氣候災害的嚴重性和頻率,同時令各種生物與人類有更緊密的接觸。

為更了解問題嚴重性,團隊在 Google 學術搜尋中找到數以千計關於氣候變化和已知會影響人類社會的傳染病研究報告,包括寨卡、瘧疾、登革熱、流感和伊波拉。

團隊從中發現,人類歷史上 3,213 個相關傳染病爆發,與氣候變化有關;所有爆發涉及 286 種病原體,其中 277 種的爆發因至少一種氣候災害而加劇。

團隊亦確定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疫症爆發的 1,006 種方式。例如,風暴和洪水會導致人流離失所,使人與霍亂等水傳播病原體有更密切接觸;山火和乾旱也可能令尋找棲所、水或食物,又帶病的野生動物闖入房屋。

溫升和降水量增多會擴大病原體肆虐範圍,從而增加萊姆病 (Lyme disease) 、登革熱或瘧疾等蟲媒疾病的風險。熱浪還會增加我們想下水或在戶外活動時飲山水的機會,而這可能與腸胃炎等感染的增加有關。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海洋中:海水暖化會有助有害藻類大量繁殖。

團隊又指, COVID-19 疫情清楚地表明,人類與其他物種的互動越多,新疾病傳播到人類身上的風險就越大。此外,隨著永久凍土的融化,保存在北極地區的古老病原體可能會進入缺乏相關免疫力的宿主體內,人類是打開這個「潘朵拉盒子」的元兇。

另外,一些病原體也有可能因氣候變化而增強,其生命週期很可能會加速,從而在更短時間內有更大繁殖量。如果該病原體在炎熱天氣傳播得更好,在暖化場景下感染人類的風險也會更大。

圖:GEORGE DESIPRIS

來源:

Science Alert, Pathogenic Diseases Are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Scientists Warn

報告:

Mora, C., McKenzie, T., Gaw, I.M. & et al. (2022). Over half of known human pathogenic diseases can be aggravated by climate change. Nat. Clim. Chang. doi: 10.1038/s41558-022-01426-1

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2-01426-1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