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波:暴龍點解演化出短手臂?新理論這樣說⋯⋯
暴龍 (T. Rex) 曾是地球霸主,但偏偏前臂小得可憐,多年來也是網絡漫畫或是 meme 會取笑的東西。考古學界一直都對暴龍這個奇怪身體特徵有不同假設,例如是用以平衡身體,但人類很難從化石中得出任何可以解決此演化問題的結論性答案。
在最新刊於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的論文,柏克萊加州大學綜合生物學家 Kevin Padian 就提出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指暴龍演化出短手臂,以降低在捕獵競爭中被其他暴龍意外咬傷的風險。

Credit: via Wikipedia
在大學新聞稿中, Padian 提出疑問:「如果幾隻成年暴龍聚集在一具屍體上怎麼辦?全部都有著難以置信的強大咬合力,能撕碎和咀嚼在咀邊的肉和骨頭。如果同類認為你太靠近威脅到牠吃的一部份會如何?牠們可能會咬斷你的前臂來警告!」
因此 Padian 認為,演化出短的前臂是有好處的。
暴龍的前臂比例到底有幾奇怪呢?假設有一隻長 14 米的暴龍,牠的頭大概是 1.5 米長,但其前臂只有 1 米。以人類比例換算,相當於一個 183 厘米高的人只有 12 厘米長的手臂,比一把間尺還要短!
為了弄清楚自己的假設是否站得住腳, Padian 測量了在 1988 年出土、名為 MOR 555 的幾乎完整暴龍化石標本。利用測量結果,他提出了一些先前,包括在交配時作為輔助和協助切割獵物的假設,不太可能是真的,因為暴龍的前臂太小太弱而無法用於這些活動之中。相反,他認為擁有微小的前臂在演化上可能是有利的。
Padian 在論文中解釋,較長的前臂會使暴龍增加受傷、截肢、感染、疾病和最終死亡的危險,這一切都是令暴龍前臂變短變小的篩選趨力 (selection force) 。由於這個原因,學界應更著眼於調查令前臂變短變小的原因,而非短小前臂的用途。
當然,這只是個假設,但在論文中, Padian 認為未來其他研究人員可調查暴龍前臂的骨頭是否比其他身體部份有較少咬痕,以確認說法。
近年都有很多化石證明恐龍有羽毛等從來未想過的身體特徵,或者這個假設也是另一個劃時代的考古發現, who knows?
報告:Padian, K. (2022). Why tyrannosaurid forelimbs were so short: An integrative hypothesis.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67 (1), 2022: 63-76 doi: 10.4202/app.0092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