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野豬放射性銫含量多年處高水平 源自冷戰核競賽與切爾諾貝爾核事故

日本排放福島核電廠處理水引起很多民眾聞核色變,那邊廂原來德國東南部的野豬體內一直都含有高濃度的放射性銫,而過去普遍認為是與 1986 年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有關。

不過,當地其他動物的放射性水平一直下降,只有野豬的神秘地維持在高水平,因此也被一些人此這奇怪現像為「野豬悖論」。

最新刊於《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研究發現, 1960 年代美蘇風核武試驗也是罪魁禍首,連同切爾諾貝爾核災污染均從飲食令野豬含高濃度放射性銫,並因為牠們的放射性銫含量高得危險,德國人不會捕獵野豬導致了野豬數量過多的問題。

核事故或核爆後,釋放到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對生態系統構成重大威脅。 37 年前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發生後,放射性銫污染有所增加,特別是半衰期約為 30 年的銫137。銫另一個更穩定的同位素銫 135 的半衰期超過 200 萬年,也可以通過製造核能的核裂變產生。

根據過去的研究,銫 135 與銫 137 的比例可以確定銫的來源;高比率表明是核爆來源,相反比率低則表明來自可控的核反應堆。

是次團隊利用德國獵人在 2019 年至 2021 年期間從巴伐利亞 11 個地區採集的 48 個野豬肉樣本來分析銫含量。團隊以高純度伽馬射線探測器,測量銫 137 的活性,並以質譜法比較銫 135 和銫 137 的含量。

團隊的分析顯示, 88% 的野豬肉樣本放射性銫含量高於德國法定上限。而通過計算銫 135 與銫 137 的比例,團隊確定核試造成了樣本中 12% 至 68% 的污染。

團隊指出,所有野豬肉樣本都有受核試和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放射性塵埃混合污染的特徵;兩者相隔約 20 至 30 年釋出,並污染巴伐利亞的土壤。

儘管爾諾貝爾核事故是野豬體內銫的主要來源,但大約四分之一的樣本顯示,單是核試的放射性塵埃,已足令野豬肉銫含量超標。

野豬因為會啃咬地底的松露,攝取到放射性塵埃,導致其身體持續存在放射性。

團隊表示,未來的核事故或核試可能會增加野豬目前的放射性污染,並對食品安全產生立即和數十年的影響。研究總結指:「60 至 80 年前進行核試的戰略決策,仍然影響著現今偏遠自然環境、野生動物和人類食物來源。」

來源:

Science Alert, Wild Pigs in Germany Are Mysteriously Radioactive, And We Finally Know Why

報告:

Stäger, F., Zok, D., Schiller, A. & et al. (2023). Disproportionately High Contributions of 60 Year Old Weapons-137Cs Explain the Persistence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in Bavarian Wild Boars. Environ. Sci. Technol. doi: 10.1021/acs.est.3c03565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