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沙漠發現全新獸腳類化石 顯示 7,100 萬年前部分恐龍有現代鳥類睡姿

大約 7,100 萬年前,一隻小型獸腳類恐龍蜷縮起來睡覺,而這一睡牠永不醒來成為了化石。

最新刊於 PLOS One 的研究指,這個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化石,可以顯示出即使是非鳥類直系祖先的獸腳類恐龍,也像現代鳥類一樣睡覺。

這塊化石保存狀態良好,完整地展示了出一種全新恐龍物種的形狀,並將之命名為 Jaculinykus yaruui ;名字前半部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小飛龍 “Jaculus” 和希臘語「爪 (onykus) 」,後半部 “yaruui” 則源自蒙古語 “yaruu” ,有「快速」的意思。

J. yaruui 相信屬於阿瓦拉慈龍科 (Alvarezsauridae) 一員,這一科的恐龍最初被認為代表原始的無法飛行鳥類,但最近的研究顯示牠們是原始的手盜龍形類,即一種與鳥類有密切關係的非鳥類獸腳亞目恐龍。

團隊指,這個樣本表現出典型的鳥類睡眠姿勢,頸部和尾巴呈拱形,後肢則折疊在骨盆下方,這與傷齒龍科寐龍和楊氏中國鳥腳龍 (Sinornithoides youngi) 的睡眠姿勢幾乎相同。同時,樣本不僅揭示了阿瓦拉慈龍科的全面解剖結構,且提供了早在近鳥類 (Paraves) 出現前類似鳥類行為的明確證據。

現代鳥類蜷縮起來睡覺是為了保存熱量,而且由於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有羽毛的獸腳類恐龍是溫血動物,所以團隊相信 J. yaruui 可能也在試圖保暖。

來源:
IFL Science, New Dinosaur Species Snoozing For 71 Million Years Suggests They Slept Like Birds

報告:

Kubo, K., Kobayashi, Y., Chinzorig, T. & Tsogtbaatar, K. (2023). A new alvarezsaurid dinosaur (Theropoda, Alvarezsauri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Baruungoyot Formation of Mongolia provides insights for bird-like sleeping behavior in non-avian dinosaurs. PLOS ONE 18(11): e0293801. doi: 10.1371/journal.pone.0293801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