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軍隊征戰歐亞或在無意中減少全球碳排放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隊征戰歐亞多國,所到之處盡是屍橫遍野。然而,最新刊於《全新世》的研究指,在所有的屠殺中,這位傳奇的統治者也可能在無意中減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CO2) 排放。
根據南極冰芯,團隊發現公元 1200 年至 1470 年期間,大氣中的 CO2 濃度突然減少了約百萬分之三 (3 ppm),這大致是蒙古人征戰歐亞,以及歐洲黑死病流行的時期。到 1560 年至 1680 年間,大氣 CO2 濃度再下降 4.6 ppm ,這段時間與美洲被殖民和中國明朝滅亡的時間重疊。
這 4 次事件都在歷史上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而團隊想知道全球人口的突然下降是否可以解釋見到的大氣 CO2 濃度變化,因為人口減少也緩減了森林砍伐,讓更多的樹木繼續生長成為碳匯。
團隊以已出版的農業地圖和人口統計數據,重塑從公元 800 年至今全球土地利用模式的變化。在這四次歷史事件中,團隊指蒙古軍隊在公元 1200 至 1380 年的東征西討,對氣候的影響最大。
根據團隊說法,蒙古軍隊屠殺了所到之處到的 1.15 億人口中的約 30% ,令面積達 142,000 平方公里的森林有機會重新生長。這些植被的突然增加,從大氣中吸收 6.84 億噸碳,令全球大氣 CO2 濃度減少 0.183 ppm。
相較之下,黑死病「只」全球大氣 CO2 濃度減少 0.026 ppm,而美洲被殖民和明朝滅亡分別為減少 0.013 和 0.048 ppm 。
雖然這些事件都導致全球特定地區的人口大量減少,但地球其他地方的碳排放可能會抵消這些地區的減少。團隊估算了這 4 次事件中全球碳排放的淨變化,發現「只有蒙古人征戰才能補償世界其他地區同時發生的碳排放」。
儘管有這些大氣 CO2 濃度減少,但很明顯 4 次歷史事件都無法完全解釋到冰芯記錄到的氣候變化。團隊表示,樹木通常需要幾個世紀才能成熟,而早在樹木有機會發揮其作為碳匯角色之前,人類就已恢復並重新開始砍伐森林。
團隊的結論是,成吉思汗對氣候的影響太小,無法在冰芯中體現出來,歷史上大氣 CO2 濃度的大幅下降,可能是由火山爆發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未來將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梳理這段歷史。
來源:
IFL Science, Genghis Khan Killed Enough People To Cool The Planet
報告:
Pongratz, J., Caldeira, K., Reick, C.H. & et al. (2023). Coupled climate–carbon simulations indicate minor global effects of wars and epidemics on atmospheric CO2 between ad 800 and 1850. The Holocene, 21(5), 843-851. doi: 10.1177/0959683610386981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