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因組分析揭驢仔僅被人類馴化一次 即成重要運輸工具助各地帝國建立
驢 (Equus asinus) 雖然無馬匹這樣「英明神武」,但在人類歷史上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指,分析過現代和古代驢隻基因組的分析顯示,該種主要用作運輸的動物僅在公元前 5,000 年左右在東非被馴化過一次,不久之後就已經迅速散佈到整個歐亞大陸,但期間各群族的雜交有限。團隊認為,這可能是有助驢適應在各種環境下運輸水、財物和貨物的關鍵。
無參與是次研究的牛津大學演化生物學家 Greger Larson 指,是次研究澄清了關於驢被馴服多少次的爭論,並揭示了驢從未像馬那樣曾經與近親雜交。
現代和古代基因排序技術的改進,幫助學者揭開馬、狗、山羊等的馴化歷史神秘面紗,但驢馴史相對較不受重視,部分原因是驢並非當今發達國家生活的核心。不過事實上,驢的馴化改變了人類社會:牠們是第一批陸上交通工具,而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驢仍然扮演著這個角色。
為更了解驢的起源,法國圖盧茲第三大學演化生物學家 Ludovic Orlando 的團隊分析了全球 207 頭現代驢的基因組,並對 31 隻早期驢隻骸骨進行了基因測序,部分骸骨更可以追溯到 4,000 年前。
團隊發現,來自不同地區的驢的基因組被證明是截然不同,而 Orlando 認為這些差異都記錄了很多關於驢被馴化的資訊,不僅包括馴化的開始時間,還包括驢的散佈方式。
過去曾有項研究分析了較少現代驢的基因,並指驢在亞洲和非洲分別兩次被馴化。該團隊與 Orlando 團隊則在本次研究合作,以較新、更大的數據庫重新分析發現。
團隊利用電腦模型來處理驢的遺傳和地理數據,以估計各族群之間的關係。結論是, 7,000 多年前肯亞和東非索馬利半島的牧民開始馴服野生非洲驢時,而驢只經過這次的馴化後到 5,000 年前,被馴化的驢已向北和向西交易到埃及和蘇丹一帶,更在 2,500 年內,散佈到歐洲和亞洲,並在這些地區發展成為不同族群。
團隊排序的 9 隻早期驢基因組來自法國東北部一個考古遺址,該遺址在公元後 200 至 500 年間是一座羅馬別墅,遺址更似乎是驢繁殖中心。新的基因數據顯示,古羅馬人將非洲和歐洲的驢雜交,創造出 155 厘米高的巨型驢隻,比典型的驢高約 25 厘米。
未來將需要更多古代和現代驢基因組來驗證說法,並確定驢的野生祖先,以揭示這種對人類文明相當重要的動物究竟如何誕生。
圖:Elias Momoh
來源:
Science, From a single domestication, donkeys helped build empires around the world
報告:
Todd, E.T., Tonasso-Calvière, L., Orlando, L. & et al. (2022). The genomic history and global expansion of domestic donkeys. Science Vol 377, Issue 6611 pp. 1172-1180. DOI: 10.1126/science.abo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