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稱羽毛助三疊紀恐龍從 2 億年前滅絕事件倖存
過去恐龍無毛、生活在熱帶地區的經典印象,因近年的新發現而逐步消退。現時古生物學家知道,部份恐龍生活在相對寒冷的地區,而最新刊於《科學進展》的研究認為,類似現時兩極的寒冷條件可能幫助恐龍在地球上其中一次最嚴重滅絕事年中倖存下來。
無參與是次研究的西班牙維戈大學古生物學家 Alfio Alessandro Chiarenza 向《科學》表示,該研究有幾個有趣的說法,但他與其他專家都認為,需要更多證據來證實說法能廣泛採納。
在是次研究中,由哥倫比亞大學古生物學家 Paul Olsen 領導的團隊集中分析約 2.01 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 。許多地質學家認為當時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使地球降溫,引發了陸地和海洋生物的大規模滅絕。據估計,事件造成全球至少 50% 物種滅絕——儘管所有已知恐龍群體幾乎毫髮無傷地渡過這場災難,並在侏羅紀成為地球霸者,但許多其他形式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卻被滅絕。團隊提出,適應寒冷棲息地的生活是倖存者與滅絕者的差別。
團隊的說法建基於在中國準噶爾盆地的地質和化石發現之上,這些三疊紀末期和侏羅紀早期的化石除了包括恐龍足跡,亦有由冰筏攜帶的鵝卵石和其他碎片,表明當年當地溫度較低,而團隊認為恐龍一定有在寒冷中茁壯成長;冰筏是指冰川的前緣隨融水流出的浮冰。

團隊又指,恐龍長出羽毛可能是關鍵。過去的化石顯示許多恐龍和能飛的翼龍都有羽毛和羽毛狀覆蓋物。這些很少保存得到的羽毛,大部份是在後來的恐龍身上發現的,但其他研究人員認為,恐龍和翼龍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在 2.43 億年前就有某種形式的羽毛。如果說法正確,準噶爾盆地三疊紀晚期的恐龍有羽毛捱過嚴寒天氣,能在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中出現的寒冷環境中倖存下來。
然而,古生物學界尚未在三疊紀恐龍中找到羽毛或類似結構的直接證據。如果羽毛狀化石出現在三疊紀化石中,則可以將其年代和位置,與三疊紀氣候模型進行比較,以確認羽毛是否真的讓恐龍能夠抵禦寒冷。
來源:
Science, Did fuzzy coats help dinosaurs survive one of Earth’s worst extinctions?
報告:
Olsen, P., Sha, J.G., Fang, Y., Chang, C. & et al. (2022). Arctic ice and the ecological rise of the dinosaurs. Science Adances 1 Jul 2022 Vol 8, Issue 26. DOI: 10.1126/sciadv.abo6342
文/AC、審/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