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研 5 分鐘哄啼哭嬰兒入睡大法!
新手父母都總有自己的方法,讓哭鬧的嬰兒平靜下來入睡,自己就可以「有覺好瞓」。最新刊於《當代生物學》的研究指出,有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可以 5 分鐘後即可令啼哭的嬰兒乖乖平靜下來。
根據這項日本研究,如果父母想安撫哭泣的嬰兒,抱著他們坐下可能不會奏效,因為這通常會提高嬰兒的心率並使他們更加挑剔。團隊指,最好的方法是將嬰兒抱在懷裡散步,降低嬰兒的心率並幫助他們入睡。
在測試中,在與已經在啼哭的嬰兒一起走動僅 5 分鐘後,近一半的女性參與者成功讓她們的嬰孩入睡,而這更可在嬰兒通常醒著的白天成功做到。
然後,團隊下一個挑戰是讓已熟睡的嬰孩上床睡覺。很多新手父母都知道,這是個絕對需要小心翼翼的步驟,因為嬰兒時常會在他們的頭向後傾到枕頭的那一刻醒來,抹去所有努力。
有趣的是,團隊發現在與熟睡的嬰孩一起散步後再坐 5 分鐘的參與者,在讓嬰孩保持繼續睡眠方面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即使是輕微的觸摸或關門聲也不足以將他們從嬰兒床上吵醒。在其中一項實驗中,在 13 名哭泣的嬰兒有9 名都以這種方法成功保持睡眠狀態。
團隊建議,為了安全抱起,看護者應該將嬰兒的身體緊貼自己的身體並以之支撐嬰兒的頭部。5 分鐘的散步亦應在平坦無阻礙的通道上,步速要穩定,最好不要突然停止或轉彎。再加上 5 分鐘的坐下,嬰孩在嬰兒床上醒來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雖然每個嬰兒都是獨特的,但整體而言,穩定的走路姿勢似乎能讓嬰孩快速平靜下來。
其他研究曾表明,人類兒童和其他哺乳類的後代在被母親攜帶時會得到撫慰,這種現像被稱為「運輸反應 (transport response) 」。特別是在老鼠身上,搖擺運動似乎通過激活前庭系統 (vestibular system) 來促進睡眠,前庭系統是一個提供運動、頭部位置和空間方向信息的感覺系統。是次團隊認為,人類嬰孩也有類似情況。例如,研究中的一項實驗發現,當母親在移動嬰兒床搖著嬰孩睡覺時,與抱著他們走路的效果相似。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當嬰兒不哭時,和他們一起走動並無表現出同樣的睡眠誘導效果。團隊認為這是因為哭泣的嬰孩比無哭的嬰孩更累,更容易由運輸反應的反射性迷走神經激活觸發入睡。
然而,研究只是小規模的探索性研究。更重要的是,這些實驗只針對母親,並且有許多變數,比如用聲音舒緩嬰孩等,在每次試驗中都無控制到。因此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幫助新手父母有足夠睡眠。
來源:
Science Alert, Scientists Say They’ve Fou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othe a Crying Baby
報告:
Ohmura, N., Okuma, L., Truzzi, A. & et al. (2022). A method to soothe and promote sleep in crying infants utilizing the transport response. Current Biology. doi: 10.1016/j.cub.2022.08.041
圖:Sarah Chai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