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尼安德特人歐居洞穴發現未知人類嬰孩骸骨
繼早前中國發現懷疑神秘古人類譜系後,最新刊於《科學報告》的研究也指,在在法國一個主要由尼安德特人居住的洞穴中,發現了古人類嬰兒的髖骨部分髂骨 (ilium) 。經分析對比一些古人類髂骨和近代新生嬰髂骨差異後,團隊認為,該古嬰孩骸骨可能來自一個以前未知的早期現代人類譜系。
位於法國中部勃艮地的馴鹿洞 (Grotte du Renne) ,是歐洲其中一個最有趣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學者相信該洞在現代智人約 42,000 年前抵達西歐並取代尼安德特人的時期,就已經有人族成員居住。多個團隊已在該洞穴發現大量石器,而這些石器均屬於此過渡時期出現的 Châtelperronian 技術文化。
對於哪個人族成員發明了 Châtelperronian 文化,學界仍有很多爭議,一些學者相信技術由尼人發明,亦有一些學者聲稱這是解剖學上歸類為現代人類的產物,甚至有人推測這兩種人類可能一起合作研發技術。
有趣的是,雖然在與這些石器相關的其他洞穴中也發現了現代人類化石,但此前,在馴鹿洞內的 Châtelperronian 土層中只發現了尼人的骸骨;而新發現的股骨則帶來了新的古人類互動線索。
團隊將該髂骨與兩塊已知的尼人嬰孩髖骨,以及 32 個近代新生嬰的髖骨進行比較,發現其形狀與尼人髂骨顯著不同,並且更符合現代人類的形態。
團隊認為,這是因為該髂骨屬於早期現代人類譜系,但其形態仍與當今人類略有不同,而這一譜係以前從未被記錄過,因此團隊推斷該嬰孩可能是早期現代人類成員,該批人可能在41,000 至 45,000 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到晚期,與最後的尼人共存。
發現亦表明,在 Châtelperronian 文化興起時,早期現代人類可能與尼人一起生活過。換言之, Châtelperronian 的製造者可能是尼人和共存的早期現代人類。
反過來, Châtelperronian 文化的發展可能是「文化傳播或文化適應過程的結果」——尼人可能在觀察了他們的現代人類鄰居後升級了自己的技術,最後成為了歐洲部分地區的主流文化,直到最後的尼人消失。
來源:
IFL Science, 45,000-Year-Old Baby In Neanderthal Cave Belonged To Unknown Human Lineage
報告:
Gicqueau, A., Schuh, A., Henrion, J. & et al. (2023).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 in the Châtelperronian hominin collection from the Grotte du Renne (Arcy-sur-Cure, Northeast France). Sci Rep 13, 12682. doi: 10.1038/s41598-023-39767-2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