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發現多種全新蝙蝠寄生蟲 狀似異形幼體多無眼無翼
蝙蝠身上會寄生著類似經典電影《異形》的異形幼體寄生蟲蝙蝠蠅,多年來人類對這些烏蠅近親都無太多的認知,而最近刊於《寄生蟲載體 (Parasites Vectors) 》的港大研究指出,在香港 11 種蝙蝠身上採集到 20 個蝙蝠蠅品種,大多數更可能是未曾被發現的新品種,對這個寄生關係的互動與演化將有更多的了解。
蝙蝠蠅是雙翅類昆蟲,已知有約 510 個品種,屬於 Streblidae 及 Nycteribiidae 兩個不同科 。由於長年寄生在蝙蝠身上,牠們現已演化成只能寄生於蝙蝠皮毛的獨特寄生蟲,很多品種甚至失去雙眼視力和翅膀。每種蝙蝠蠅可能只寄生於特定的蝙蝠,但學界一直對蝙蝠蠅所知甚少,,因此未能準確判斷到蝙蝠蠅品種及生態,特別是亞洲地區。
為了更深入了解蝙蝠與蝙蝠蠅的關係,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冼雍華博士的團隊與漁護署在 11 種香港蝙蝠身上採集了超過 640 個蝙蝠蠅樣本,並發現了 20 個蝙蝠蠅品種,其中大多數更可能是未曾被發現的新品種。
團隊亦發現不同蝙蝠蠅品種有不同宿主特異性,有蝙蝠蠅品種只寄生在特定蝙蝠身上,但有些品種卻可以寄生在多種不同蝙蝠宿主。
是次研究加深了人類對蝙蝠蠅—蝙蝠寄生關係的了解,而蝙蝠蠅多樣性和宿主特異性都揭示了東亞地區複雜的蝙蝠蠅生態學。但由於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物種,在中國等東亞地區仍需要進行更多的蝙蝠蠅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強烈建議使用 DNA 條碼來支持形態學鑑定,以準確訂出宿主—外寄生蟲關係,以供未來研究使用。DNA 條碼是指,利用基因組內的DNA片段來鑑定生物物種的技術。
報告:
Poon, E.S.K., Chen, G., Tsang, H.Y. & et al. (2023). Species richness of bat flie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host bats in a subtropical East Asian region. Parasites Vectors 16, 37 (2023). doi: 10.1186/s13071-023-05663-x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