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以前天花,現在猴痘?
1988 年,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刊登了一篇當時被認為極為離譜的文章!此文章寫道猴痘成為流行病的可能性會隨著時間及染病範圍而不斷增加。當時,感染猴痘病毒是頗為罕見,每年於非洲都只有數宗案例。感染途徑都是從齧齒類動物或是靈長類動物身上所感染,並傳染其他人。不過這傳播鏈很快就被中斷。而在 90 年代,每年非洲西部及中部均錄得 50 多宗猴痘個案。在 2020 年,非洲就已經錄得 5,000 宗相關個案。而兩年後的今天,除了非洲之外,一共有 20 個國家錄得超過 400 宗的個案。全世界正準備迎接歷史上第一次國際性爆發。
有不同學者推論,猴痘大規模爆發的原因是因為群眾對於天花的免疫力下降所致。 1973 年,世衛宣布天花 (smallpox) 正式滅絕。截至現在為止,此為唯一一種正式滅絕的疾病。從此到現在,我們一直都在享受著當時於公共衛生的成果。天花,是人類歷史中其中一種致命率最高的病症。它極高傳染性,能在感染後數天就致命,死亡率更高達百分之三十。天花與猴痘病毒都是屬於同一類型的病毒,但與天花相比猴痘則是低傳染度、低死亡率。因應天花在全球肆虐的情況非常嚴峻,各國政府及世衛都積極推行「種痘」及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以拯救數以百萬計的生命。其後,隨著疫苗接種計劃都已見成效,世衛亦宣布了天花已經正式消失,接種計劃就慢慢停止。從公共衛生及資源分配角度,看到疾病被宣告滅絕後而不再將主要資源放於天花疫苗的接種上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公共衛生這個議題之廣而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特別在資源不足的國家,將天花疫苗的資源放在另一些能有效應用的範疇的效益一定相對的大。因此,在過去四十多年,人對於天花及猴痘的免疫力都不斷下降。
換言之,新一代對天花的免疫幾乎可以說沒有——既沒有受感染亦沒有接種疫苗,同時間群體內有受過感染或接種過疫苗的都已經相繼離世。換言之,所謂的群體免疫屏障早已破洞。
沒有了可以天花疫苗去抵擋猴痘感染,人類就相對容易從動物身上感染到猴痘病毒並且衍生人傳人的情況。如果因為沒有免疫能力,或是群體中的免疫力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攀升,隨著事態發展於國際間蔓延著猴痘感染案例會越趨普遍。有病毒學家認為一旦不控制是次的猴痘爆發,往後病毒很有可能會於北美及歐洲紮根。
歷史上不論是大流行還是流行病,都不只發生了一次。每次這些病症出現,都是反映著社會的漏洞、弱點。天花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疾病,人類曾經透過醫學技術戰勝過一次。美國阿特蘭大的埃默里大學 (Emory University) 傳染病醫生 Boghuma Titanji指出,所有相關的研究文章都有提醒讀者及學者們要為之後爆發的流行病作準備。從上一次的經歷,我們學會到大規模疫苗接種及透過感較弱的同種病毒(即牛痘)來令身體產生免疫免疫反應,繼而對天花免疫。這種預防感染的方式自此一直沿用至今。至於今次猴痘的爆發,雖然暫時不至於構成像 COVID-19 的威脅,但有不少醫學學者都大膽假設猴痘爆發有機會是一次「天花級」災難的預演!
所以,既然大自然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反饋,我想我們都應該藉此機會重新思考我們與環境,及公共衛生之間的關係。
參考資料:
Doucleff, M. May 27, 2022. Scientists warned us about monkeypox in 1988. Here’s why they were right. 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