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黑猩猩也有更年期 停生育後仍可多活 10 至 15 年

人類是「異常」的哺乳類動物,我們與少數齒鯨物種和亞洲象都可活到遠遠超過生育的年齡。然而,很多靈長類近親卻無「更年期」的出現,因此「更年期」的起源與演化一直困擾著很多學者。

不過,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發現,烏干達偏遠森林一群野生黑猩猩在經歷更年期後還能多活幾十年,其荷爾蒙變化亦類似於人類。

美國加州大學演化人類學家 Brian Wood 的團隊分析了烏干達西南部 Kibale 國家公園努迦野生黑猩猩群族 21 年的數量分布和行為數據,計算出其生育率和存活率。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一樣,都是人類現存的最近親,而努迦群族的東部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 schweinfurthii) 自 1995 年以來一直受到密切研究。

與人類相似,但與其他黑猩猩族群不同,努迦群族通常在繁殖結束後仍能存活很多年。牠們的生育能力在 30 歲左右下降, 50 歲以後就不再生育,而部分年長的黑猩猩更存活至 60 或 75 歲。而人類女性卵巢在 50 歲左右進入更年期時並不再排卵,就像獨角鯨、白鯨等其他已知有更年期的哺乳類一樣,停經後的人類可以健康地多活幾十年。

團隊計算出,努迦黑猩猩成年後大約 20% 時間處於更年期狀態,大約是人類狩獵採集者的一半。

對 66 名年齡在 14 歲至 67 歲的雌性黑猩猩的 560 份尿液樣本中,測得的 5 種荷爾蒙進行的分析也表明,更年期黑猩猩經歷了與人類更年期非常相似的內分泌變化。牠們的尿液中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和黃體化激素 (Luteinizing hormone, LH) 的水平增加,而雌激素和黃體素 (progestin) 的水平下降。

過去對殺人鯨 (Orcinus orca) 的研究表明,更年期可能是因為群族間的資源競爭而演化出來,說法又稱為「生殖衝突假說 (reproductive conflict hypothesis) 」,並指出祖母級雌性停止繁殖,源於其直屬後代無法與其他已成年女兒所生的後代所競爭。

關於更年期如何演化出來的另一個主要說法是「祖母假說」,同樣來自殺人鯨的研究。該假說認為年長雌性活過生育年齡,可提高女兒生育能力和其後代的生存率。然而,這說法「不太可能適用於黑猩猩。」 Wood 的團隊指,黑猩猩老年雌性通常與女兒分開居住,因為女兒在成年後就會離開出生群族。

團隊又指,發現可能反映出過去的研究因為現代人類獵殺野生黑猩猩,並破壞其棲息地,而低估了牠們的壽命。

來源:

Science Alert, New Evidence Suggests Wild Chimpanzees Undergo Menopause

報告:
Wood, B.M., Negrey, J.D., Brown, J.L. & et al. (2023). Demographic and hormonal evidence for menopause in wild chimpanzees. Science Vol 382, Issue 6669. doi: 10.1126/science.add5473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