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民身體或有機制阻基因突變 減患肺癌風險

吸煙危害健康,亦是患肺癌的成因之一。然而,實際上又只有 10 至 20% 煙民會患肺癌。不過,最新刊於《自然遺傳學》的研究則指出,一些煙民身體可能擁有強大機制,限制煙的成份造成基因突變,從而令這些煙民免受肺癌傷害。是次發現將有助識別那些面臨更高患肺癌風險的煙民,密切監測他們。

一直以來,學者一直認為吸煙會通過觸發正常肺細胞中的基因突變而導致肺癌,但過去因無法準確量化正常細胞中的突變而未能證實說法。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團隊過去數年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 (SCMDA) 來對單個細胞的整個基因組進行測序——舊有的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方法可能會引入難以與真正突變區分開來的測序錯誤,因此在分析含有罕見和隨機突變的細胞時,就會成為根本性的缺陷,而新方法可解決並減少測序的錯誤。

團隊利用 SCMDA 比較了兩組接受支氣管鏡窺檢查的人的正常肺上皮細胞突變情況,分別是 14 名年齡 11 至 86 歲、從來不吸煙的人,與 19 名年齡 44 至 81 歲的煙民,當中最高吸煙 116 包年 (pack years) ;一包年是指每天吸一包煙,並持續一年。

使用肺上皮細胞的原因是它們可存活數年甚至數十年,並會隨著年齡和吸煙而積累突變,所以在所有肺細胞類型中,肺上皮細胞是最有可能發生癌變。

團隊發現,隨年齡增長,基因突變會在非煙民的肺上皮細胞中積累,而煙民的肺上皮細胞中則有更多的突變,證實了吸煙可通過基因突變來增加患肺癌風險。

研究的另一個發現是,在煙民肺上皮細胞中檢測到的細胞突變數量,會隨吸煙包年數的增加直線上升,團隊因此推測,患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有趣的是,這個基因突變上升趨勢會在 23 包年後停止。

有參與研究的愛因斯坦醫學院基因學教授 Simon Spivack 認為,抽煙抽得最兇的煙民無最高的基因突變負擔﹐有機會是其身體在長時間的煙齡中,已設法抑制了進一步積累基因突變,並擁有特殊的系統來修復 DNA 損傷或解毒香煙成份。

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幫助開發新的評估患肺癌風險方法,測量個別人士的 DNA 修復或解毒能力。

來源:

MedicalXpress, Study suggests why most smokers don’t get lung cancer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4-smokers-dont-lung-cancer.html

報告:

Huang, Z.Q., Sun, S.X., Lee, M.S. & et al. (2022). Single-cell 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in relation to aging and smoking. Nat Genet. doi: 10.1038/s41588-022-01035-w

文/AC、審/W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