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污名化

猴痘病毒在歐美地區持續爆發,亦被世衛宣布已經構成「中度風險」的疾病,警告如果猴痘病毒藉此機會發展及演變成為人傳人的病原體,並傳給幼弱人士就免疫力較低的高風險族群,後果就會不堪設想。世衛對全球健康威脅傳染病專家組主席 David Heymann 此前曾表示,猴痘病毒可能在兩三年前就進入英國及以不為人知的途徑傳播。

在非洲 12 個國家,猴痘一直被視為風土病,而現在通報的猴痘個案都是在英國、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地發現為主。按著各地媒體報導,是次爆發主要在男男性行為者身上發現,因此出現了同性戀者才會染病的一種說法。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而事實又是否這樣?

CDC/CYNTHIA S. GOLDSMITH/SCIENCE SOURCE

猴痘病毒的體型比較大,與感冒及新冠肺炎等飛沫傳染傳染病症不同,需要透過長期皮膚接觸才會有機會感染。當我們重新分析及審視病症的發病地方,都是一些蒸氣浴室、桑拿等場所,而恰巧這些場所都是同性戀者光顧的地方。當然,在眾多接觸當中,性行為時有接觸都是必然的事。換句話說,感染病毒的人是透過接觸所感染,而只是因為這次有感染的地方剛好是同性戀者相互接觸的場所,而不是因為同性戀者才會感染。

雖然有其名,卻未必吻合其源頭。猴痘病毒主要是存在於嚙齒目動物 (rodent) ,而非猿猴。再者,猴痘此病毒一直在非洲被稱為風土病,當中的病毒演化株更分為剛果演化株及西非演化株。世衛就著最近的爆發提出需要緊急修改命名的要求,以去污名化。就如歷史中,1819年爆發的全球流感疫情,雖稱之為西班牙流感,但與名稱相反,此流感病毒其實源自美國堪薩斯州軍事基地。現時所有的公眾報導都指向猴痘源於非洲大陸,專家們都分別提出緊急正名要求,以防向公眾宣示錯誤訊息。其中一個最令專家們不滿的是每當報導猴痘新聞的示意圖都是一對佈滿皰疹來自非洲病患的手。而早前《科學狗》報導,南非誇祖魯-納塔爾大學演化生物學家 Tulio de Oliveira指出,病毒對人類宿主有很大的適應,是次爆發的真正來源相信是歐洲,並由該地引至世界其他地方。至於,衍生這類變化的原因及誘因,依然有待科學研究尋找。

將一切未知及不明朗的病症怪責於病患是一個不合理,卻又經常使用的推搪手法。退後一步回想,這種誤導性的表達手法其實在歷史上不是首次出現。在歷史上出現的不同大流行,都有相類似問題,如要數與是次猴痘病毒情況相類似的話,就可以數到 1980 年代的愛滋病爆發。當時歐美國家及民眾因為對於病毒不理解,而主張病毒是因為性小眾社區的生活習慣、夜蒲文化等等導致愛滋病肆虐,並且奪去很多人的性命。因此,社會就以恐同(xenophobia)甚至反同等主張視為首要議題及任務,卻不知道在責備同性戀者的同時其實也就喪失了幾年的時間去追尋及了解愛滋病及其病原體的機會。

以古鑑今,不論是 1819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 20 世紀中期的天花、 1980 年代的愛滋病,還是最近的新冠肺炎,這些大流行及瘟疫都是向大家揭示及標記社會裡面的錯誤點。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歷史學系教授 Elizabeth Fenn 指出,每次大流行及疫症都的確可展示人類脆弱的一面,同時也展示出人類及社群的韌性。

參考資料:

Chappell, B. June 15, 2022 The WHO wants to give monkeypox a new name. NPR, Global Health. 

NPR.org. June 18, 2022. Warning Vulnerable Populations About Monkeypox Without Stigmatizing Them.

Thrasher, S.W. June 9, 2022. Blaming Gay Men for Monkeypox Will Harm Everyone. Scientific American.

The Guardian. May 23, 2022. UN denounces ‘homophobic and racist’ reporting on monkeypox sprea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