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蛙將紅血球收入肝贜變透明 或助研新血栓治療方法

弗氏玻璃蛙 (Hyalinobatrachium fleischmanni) 能被稱為玻璃蛙是有原因的。這種只有萬字夾大的兩棲類動物的腹部是半透明的,你可以見到其骨骼與內臟。

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指出,這些原生於中南美洲熱帶森林中的小型青蛙成功變成半透明的秘密,在於牠們能將紅血球轉移到肝臟之中!

在大自然界中,透明主要是鰻魚幼蟲和水母等完全水生生物的特色。陸上生物和兩棲類動物極少會有這種特徵,因為光分別在空氣和在水中的反完全不同。

另一個問題是血液。 紅血球細胞利用銹色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從而運送到身體需要的養份。這些蛋白質吸收光線並賦予血液深紅色,使皮膚保持不透明。只有生活在南大洋寒冷深處的南極冰魚完全去失去血紅蛋白,使其血液呈現渾濁的白色。

為了弄清楚玻璃蛙如何克服這個障礙,是次研究團隊使用高度校準 (highly calibrated) 的相機捕捉聚集在中美洲溪流附近的弗氏玻璃蛙透明度。當弗氏玻璃蛙在晚上繁殖和覓食時,牠們均是不透明的,但在白天於在樹上休息時,弗氏玻璃蛙的大部分身體,除了檸檬綠色背部,都會變成透明,有助牠們融入環境,並避開蜘蛛和蛇的襲擊。

Credit: Jesse Delia

團隊隨後將幾隻弗氏玻璃蛙帶回實驗室,並監測其在睡眠、運動、鳴叫或麻醉時的身體透明度如何變化。團隊發現,睡眠中的玻璃蛙比活躍時的透明度高 34 至 61% 。

有參與研究的杜克大學生物學家 Carlos Taboada 指出,這種增加的透明度似乎與弗氏玻璃蛙靜脈中缺乏流動的紅血球有關:當牠們進入睡眠狀態時,靜脈只有血漿流過,但醒來時紅色的血液又開始流動,降低了弗氏玻璃蛙的透明度。

為了確定紅血球的去向,團隊使用了一種稱為光聲成像 (photoacoustic imaging) 的技術,繪製了紅血球吸收光時產生的超聲波。白天,弗氏玻璃蛙肝臟中的血管充滿了紅血球,該器官體積膨脹了約 40%,而與其他只能在肝臟中儲存約 12% 紅血球的樹蛙相比,弗氏玻璃蛙可以儲存高達 89% 的紅細胞,幾乎是牠們體內所有的紅細胞。

暫時團隊不清楚弗氏玻璃蛙如何在這種極端適應中繼續生存,但牠們基本上每天 12 個小時都不會輸送太多氧氣。

另一個謎團是,弗氏玻璃蛙如何能夠將如此多的紅血球移動到一個地方,而不會產生可能致命的血塊。如果能解開這個謎團,可能會為人類帶來更好的血栓治療方法。

來源:

BBC, Scientists find secret to how glass frogs turn transparent
Science, Glass frogs become see-through by hiding their blood

報告:
Taboada, C., Delia, J., Chen, M.M. & et al. (2022). Glassfrogs conceal blood in their liver to maintain transparency. Science 22 Dec 2022, Vol378, Issue 6626, pp1315-1320. doi: 10.1126/science.abl6620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