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美國人性格 年輕人較受影響、更情緒化
COVID-19 疫情對人類生活,不論是社交、出遊,甚至是工作模式都產生劇變。最新刊於《PLoS One》的研究更表明,持續了近 3 年的世紀疫症也可能改變了我們的性格。
心理學家一直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即使在壓力事件出現後都幾乎保持不變。然而,根據是次研究,通過觀察疫情前的神經質(或稱情緒不穩定性)、外向性、開放度、隨和性和責任感水平,並將之與 2021 年和 2022 年收集的數據進行比較,團隊發現美國人口的性格在疫情期間發生了顯著變化,外向性、隨和性和責任心都有所下降,特別是年輕人。
領導研究的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醫學系教授 Angelina Sutin 表示, COVID-19 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看到集體壓力事件例如地震、颶風侵襲等如何影響性格。
團隊暫時未能確定為何年輕人受到的影響更大,但推斷這是因為年輕人的性格不太穩定,而疫症打亂了年輕人應該做的事情——他們應該在學校學習、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或過渡到職業生涯,並建立不同的關係。
Sutin 強調,結果並非對每個人都適用,發現是對人口趨勢的觀察,所以在自己或最親的人身上無看到同樣的變化也「不足為奇」。
無參與研究的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心理學教授 Brent Roberts 則提醒,由於無對照組,也沒有調查其他解釋,很難確定疫症是否就是這些性格變化的幕後黑手。
是次研究團隊收集了逾 7,100 名 18 至 109 歲在網上參加「了解美國」調查的人的數據,比較了他們在 2020 年 2 月之前與同年晚些時候,以及在 2021 年或 2022 年再次回答問題的方式。
團隊以模型檢查收集到的數據,而該模型假設各種性格特徵可以歸類為 5 種特質,即神經質、外向性、開放度、隨和性和責任感。在檢查的整個人口中,團隊發現 2020 年神經質呈下降趨勢,但變化很小。
但加入 2021 年和 2022 年的數據後,團隊發現外向性、開放度、隨和性和責任感顯著下降,幅度足以相當於大約 10 年的變化;在此期間,神經質也有所增加。最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的性格變化最大,神經質明顯增加,隨和性和責任感下降。也就是說,更年輕的成年人變得更情緒化,更容易覺得有承受壓力,不那麼合作和信任人,以及不克制和較不負責任。
Roberts 指出,神經質的增加和責任感下降意味著受調查的人口,將更易受到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的影響。不過,由於在個人層面上的變化太微妙,只可能在人口層面的分析中看到此趨勢。而要確定這些發現如何影響未來社會走向,學界將需要進行更多研究。另一方面 Sutin 表示,暫時未清楚這種性格變化會持續多久,或者是否會「重返正軌」。
來源:
CNN, People experienced some key personality changes during the pandemic, study finds
報告:
Sutin, A.R., Stephan, Y., Luchetti, M. & et al. (2022). Differential personality change earlier and later in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in a longitudinal sample of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al.pone.0274542
文/AC、審/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