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古埃及人用不同防腐成分處理木乃伊屍體部分

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指,對古埃及防腐工作室中發現的陶壺殘留物分析提供重要資訊,讓團隊可更了解古埃及人如何將死者製成木乃伊屍體,包括不同身體部位,都以不同物料防腐。

發現除了歸功於生物分子技術能檢驗到陶壺上殘留物的分子外,更重要是很多陶壺都保存良好,能看到壺上刻有盛載物的名稱,以及其用途。

有參與研究的德國蒂賓根大學考古學家 Susanne Beck 在聲明中指,自古埃及文字被破譯以來,學界已知很多古埃及人所使用的防腐劑名稱,但過去只能猜測該名字背後的實際成分。

是次研究發現的防腐工作室是埃及薩卡拉 (Saqqara) 墓葬群的一部分,該遺址在 2018 年由德國與埃及聯合團隊發現,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664-525 年的第 26 王朝。從遺址中,團隊發現極為壯觀的陪葬品,包括裝有器官的陶壺和用於替往生的人在來世做事的巫沙布提俑 (ushabti) 。

在是次研究的防腐工作室中,有大量陶壺、量杯和碗,古埃及人更有根據其盛載物或用途整齊地貼上標籤。團隊則對當中 31 件器皿進行徹底檢查,使用氣相色譜—質譜法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確定其中防腐成分。

結果令團隊意外:古埃及人標記為 antiu 的物質長期以來一直被翻譯為沒藥或乳香,但團隊證明其實際上是由多種不同成分,例如雪松油、杜松油或絲柏油以及動物脂肪混合的防腐劑,不同地區和時期的混合成分可能亦有出入。

團隊還將一些容器上的說明與其盛載物進行比較,以確定如何使用每種混合物。有些說明會寫上「用在頭上」、「用來包紮或防腐」和「使屍首氣味令人愉悅」。

其中八個不同陶壺都有關於處理死者頭部的說明; 開心果樹脂和蓖麻油是僅出現在這些容器的兩種成分,這些成分通常以包含其他成分的混合物形式出現,例如欖香樹脂、植物油、蜂蠟和樹油。

至於動物脂肪和橄欖樹脂則用於處理腐爛屍體的氣味,並在處理屍體第三天使用動物脂肪和蜂蠟以處理皮膚。樹油或焦油,連同植物油或動物脂肪,可用於處理木乃伊屍體的繃帶。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成分可以揭示當時全球貿易的情況。開心果、雪松油和焦油可能都來自地中海東岸的黎凡特。

然而,欖香脂和另一種叫做達瑪 (dammar) 的樹脂來自更遠的地方,前者生長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南亞,但生產達瑪的樹只生長在東南亞。

因此,團隊在研究中指出,這兩種樹脂有可能通過同一條貿易路線到達古埃及,表明在採購用於防腐的特定成分方面,古埃及人付出了巨大努力,並可能在建立全球貿易網絡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該團隊將繼續對從工作室收集的 121 個碗和杯進行分析,期望進一步了解迄今仍然未被理解的古埃及化學成分。

來源:
Science Alert, Ancient Goo Spills The Secrets of How The Egyptians Mummified Their Dead

報告:

Rageot, M., Hussein, R.B., Beck, S. & et al. (2023). Biomolecular analyses enable new insights into ancient Egyptian embalming.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2-05663-4

文/AC、審/W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