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歐洲最後熊貓 600 萬年前滅絕、無法吃竹

最新刊於《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的研究指,保存在保加利亞索菲婭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40 年的兩個牙齒化石,可能是屬於歐洲最後的熊貓;該個新發現物種是現代熊貓的近親,大約在 600 萬年前於歐洲消失。

該兩個化石為上犬齒和上臼齒,最初是在 1970 年代後期從保加利亞西北部出土,但最終無被編目及檢查下,存放在該國首都的索菲婭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幾十年。不過,博物館工作人員最近偶然發現這些不尋常的牙齒時,他們決定進一步調查。

歐洲最後熊貓
Credit: Velizar Simeonovski, Chicago

在分析牙齒後,團隊認定屬於古老的歐洲熊貓,但這些化石與之前在歐洲發現的任何其他熊貓物種牙齒都不同;大多數歐洲熊貓的牙齒都比現代熊貓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小,即牠們可能比現代近親體型小得多。但這個最新被命名為 Agriarctos nikolovi 的物種牙齒比其他歐洲熊貓大得多,因此其體型很可能與現代熊貓相似。

A. nikolovi 牙齒化石的年代也比其他歐洲熊貓化石的年代要遲得多,尤其一些歐洲熊貓化石可以追溯到超過 1,000 萬年前,這表明 A. nikolovi 可能是最後一個生活在歐洲大陸上的熊貓物種。

有參與研究的索菲婭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 Nikolai Spassov 在一份聲明中指,發現表明人類對古代自然所知甚少,而發現來自於 1970 年代出土的化石也表明即使檢查歷史性發現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雖然, A. nikolovi 和現存熊貓的體型相似,但前者並非現代熊貓的直系祖先,僅為近親;而 A. nikolovi 可能生活在與現代熊貓截然不同的棲息地。

化石牙齒最初是在煤層中發現的,並將之染成黑色。該地點的煤炭成分亦表明當地曾經是一片沼澤森林。換言之, A. nikolovi 的飲食可能比現代熊貓更多樣化,牠們可能以一系列柔軟的植物為食,而不是只吃一竹。

有趣的是,現代熊貓的消化系統似乎能夠像其他熊一樣處理肉類,但牠們仍然堅持吃竹。先前的研究指出,熊貓改吃竹子是因為無法與其他熊類競爭被逼轉吃「素」。是次研究團隊也認為, A. nikolovi 可能同樣面臨著類似演化壓力,因為其牙齒比現代熊貓的牙齒脆弱得多,可能連竹都不能啃吃,最終因為氣候變化影響了其棲息地和飲食而滅絕。

Spassov 指,南歐中新世末期即2,300萬至530萬年前的氣候變化很可能對歐洲最後熊貓的存在產生了不利影響, A. nikolovi 更可能特別容易受到大約 600 萬年前發生的墨西拿鹽度危機 (Messinian salinity crisis) 影響。當時地中海幾乎完全乾涸,這對陸地生態系統產生了嚴重影響。 A. nikolovi 居住的沼澤森林可能變得更加乾燥和溫暖,使植物更難生長,令其無法找到食物。

團隊仍不確定 A. nikolovi 和其他已滅絕歐洲熊貓,與古代及現代亞洲熊貓之間的關係。學界目前亦不清楚熊貓是否首先起源於亞洲並遷徒到歐洲,反之亦然。然而,Spassov 懷疑熊貓起源於歐洲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化石證據表明這類熊的最古老成員是在歐洲發現的。

來源:

Live Science, Europe’s last pandas were giant weaklings who couldn’t even eat bamboo

報告:

Jiangzuo, Q. & Spassov, N. (2022). A late Turolian giant panda from Bulgaria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and dispersal of the panda lineage.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DOI: 10.1080/02724634.2021.2054718

文/AC、審/W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