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會令人更自私

睡眠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為身心健康,甚至減低早死機會,都有莫大幫助。奈何都市人生活逼人,睡眠不足影響精神比比皆是。最新刊於《PLOS 生物學》的報告更指,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人出現更多自私行為。

該團隊在美國本土進行了三個針對自私效應的研究,分析了有益於他人的神經活動和行為變化。團隊最終發現即使在睡眠時間稍為減少下,也會令人較自私。

有份領導研究的柏克萊加州大學神經學家 Eti Ben Simon 指出,發現最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只是一個小時的睡眠不足,也足以影響幫助他人的選擇。他說:「當失去一小時的睡眠時,我們與生俱來的善良和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的動力就會受到明顯打擊。」

通過分析 2001 至 2016 年間 300 萬筆慈善捐款的數據庫,團隊發現夏令時間實施之後的捐款下降了 10% 。在不遵循夏令時間的州份中則無看到這種下降。通常使用夏令時間的地區,會在接近春季開始的時候,將時間調快 1 小時,並在秋季調回正常時間。這樣做會造成在春季轉換當日的睡眠時間減少 1 小時,但同時會在秋季轉換當日後多出 1 小時睡眠時間。

在第 2 個研究中,團隊使用功能性磁力共振成像觀察了 24 人在睡眠 8 小時和一夜未睡後的大腦活動。團隊發現,與心智理論相關的大腦親社交神經網絡在睡眠被剝奪後變得不那麼活躍。心智理論是考慮他人需求、狀態和情緒的能力,通常在兒童早期社交化過程中發展出來。

團隊在第 3 個測量了逾 100 人在三到四個晚上的睡眠質量和長度,他們再用問卷評估志願者的自私程度,以了解睡眠質量和長度兩者的影響,結果團隊意外地發現,睡眠質量比睡眠量對減低自私度更為重要。不過, Ben Simon 強調,足夠睡眠與高質量睡眠質素都對整體平衡的社會和認知功能(包括利他主義)有重要性。

在發達國家中,超過一半人表示他們在平日睡眠不足,過去廣泛的研究已表明睡眠不足與焦慮和抑鬱等精神健康障礙,以及糖尿病和肥胖等身體疾病有關。

團隊希望是次研究能夠讓人重新獲得一夜安眠,而不會感到尷尬,因為睡眠不足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作為社交和情感生物的方式——這是人類互動的本質,是充實、有意義的人生基礎所在。 

攝影師:Keira Burton:

來源:

CNN, Not getting enough sleep? It could be making you more selfish

報告:

Simon, E.B., Vallat, R., Rossi, A. & Walker, M.P. (2022). Sleep loss leads to the withdrawal of human helping across individuals, groups, and large-scale societies. PLOS Biology.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1733

文/AC、審/W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