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會否造成人類大流行 關鍵或在於對人體基因 BTN3A3 抗性
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指,人類體內存在的一種基因 BTN3A3 可以阻止大多數禽流感病毒從鳥類傳播到人類。
過去已知,該基因基本上存在於所有人類體內,並且可在各種流感病毒複製的肺部和上呼吸道中找到。然而,這是首次有研究發現該基因有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
雖然相對罕見,但一些禽流感病毒株會定期傳給人類。今年 5 月,英國的家禽養殖場有兩繫呈報的工人感染 H5N1 病例;該病毒株在 1997 年首次於香港被發現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而自 2003 年以來,全球已向世衛報告了 873 宗人類感染 H5N1 病例,其中 458 人死亡。
是次研究發現,一些禽流感和豬流感病毒存在基因突變,使其能逃脫 BTN3A3 的阻斷作用並感染人類。通過追踪人類流感大流行的歷史,並將對該基因的抗性與關鍵病毒類型進行對比分析,團隊得出結論,所有人類流感大流行,包括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和 2009 年豬流感大流行,都是由抗 BTN3A3 病毒株造成。
研究結果表明,對該基因的抵力可能有助確定何種流感病毒株是否具有造成人類大流行的潛力。換言之,對野生鳥類、家禽和如豬等其他易感染流感病毒的動物進行 BTN3A3 抗性病毒檢測,將有助及早阻止該些病毒株感染人類,造成大流行。
領導是次研究的格拉斯哥病毒學研究中心主任 Massimo Palmarini 指出, BTN3A3 的抗病毒功能早在 4,000 萬年前已出現在靈長類動物身上。了解阻止人類禽流感的障礙,意味著人類會有更好的針對性解決方案,以及有更好的防控措施防止病毒溢出。
該研究亦回顧過去的禽流感或豬流感大流行,確定一些疫情是因為病毒株抗 BTN3A3 力的增加。
例如 2013 年 H7N9 禽流感病毒首次在中國感染人類前,在 2011 年至 2012 年期間,鳥類中的抗 BTN3A3 基因 H7N9 出現頻率有所增加。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近 1,570 宗 H7N9 人類態染病例,造成至少 616 人死亡。
Palmarini 指出,這些觀察結果提供了鳥類中不同時期帶抗 BTN3A3 基因禽流感病毒頻率的情況。由於鳥類一向無 BTN3A3 基因,所以不存在保留或不保留這些特徵的演化壓力。他又表示,某些基因突變可能會使病毒或多或少地適應鳥類,但這未得到證實。
同樣,在 2009 年 H1N1 豬流感大流行前,該研究發現 2002 年至 2006 年間在豬群中的 H1N1 已出現了基因抗性。據估計,該病毒在人類中傳播的第一年,已導致 150,000 至 575,400 人死亡。
來源:
The Guardian, Human gene identified that prevents most bird flu viruses moving to people
報告:
Pinto, R.M., Bakshi, S., Lytras, S. & et al. (2023). BTN3A3 evasion promotes the zoonotic potential of influenza A viruses.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3-06261-8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