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預測連續 3 年出現拉尼娜 或造成更多氣候連鎖反應

根據最新預測,持續的拉尼娜現象 (La Niña) 可能會持續到 2023 年,現象會導致澳洲東部出現洪水並加劇了美國和東非的乾旱天氣。北半球連續兩年出現拉尼娜很常見的,但至今連續三年都出現拉尼娜則較為罕見。自 1950 年以來,連續三年出現拉尼娜僅發生過兩次。

有專家指出,這種特別長的拉尼娜現象可能只是氣候隨機現象,但亦有一些研究人員警告,氣候變化可能使未來更有可能出現類似的長拉尼娜現象。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物理海洋學家Matthew England 的團隊正努力分析實際數據與氣候模型結果的差異,以了解未來地球出現連續三年拉尼娜的頻率。

拉尼娜與厄爾尼諾 (El Niño) 相反,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現象,每 2 至 7 年發生。東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暖海水吹向西太平洋,使該區海水溫度上升、氣壓下降,潮濕空氣會積聚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太平洋底層較冷的海水會向上翻,導致東太平洋表面海水變冷。

更多的拉尼娜將增加東南亞出現洪水的可能性、美國西南部變乾旱和出現山火的風險,並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不同的颶風、颱風和季候風模式,並引發其他區域變化,造成連鎖反應。

當前的拉尼娜現象始於 2020 年 9 月左右,造成的變化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輕至中度的狀態。不過,到 2022 年 4 月現象突然增強,導致赤道東太平洋上空出現自 1950 年以來一年一度的寒流。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於 6 月 10 日發布的最新預測顯示,拉尼娜現象持續到本年 7 或 9 月的可能性為 50 至 60% 。這可能會增加大西洋颶風活動,並減少主要影響墨西哥的太平洋颶風季節。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NOAA) 氣候預測中心則預測, 2023 年初拉尼娜現象出現的可能性為 51% 。

不過,最奇怪的是這次的長拉尼娜現象與此前出現的同類拉尼娜不同,在 2020 年 9 月前未有發生過強烈厄爾尼諾現象,因為厄爾尼諾往往會積聚大量海洋熱量,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恢復消散,因此很多學者都不理解是次強拉尼娜現象的動力何在。

剩下的大問題是氣候變化是否正在改變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 (ENSO) ,以及拉尼娜現像是否會在未來變得更加普遍。

近幾十年來,研究人員注意到 ENSO 發生了變化: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的最新報告顯示,自 1950 年以來,強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比之前的幾個世紀更加頻繁和強烈,但專家組無法判斷這是由自然變率還是氣候變化引起的。

整體而言,隨著氣候變化使海洋變暖, IPCC 模型表明,會有更多類似厄爾尼諾現象的狀態出現。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過去半個世紀的觀測結果卻恰恰相反:隨著全球暖化,東赤道太平洋上湧的水域一直保持寒冷,創造了更多類似拉尼娜現象的條件。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現時缺乏足夠記錄,無法清楚地顯示全球氣候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者係統中存在太多自然變化,無法發現真正的長期趨勢。但也可能是 IPCC 模型遺漏了一些重要因素未有考慮。

England 團隊的研究則提供當中的一些解釋:隨著全球暖化和格陵蘭冰蓋融化,融冰水預計會減慢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 (AMOC)這個主要洋流——主流學界同意近幾十年來 AMOC 已經放緩,但對其放緩的原因或未來放緩程度沒有達成一致。

England 團隊在 6 月初刊於《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模擬了 AMOC 崩潰如何在熱帶大西洋南部留下過多的熱量,引發一系列氣壓變化,最終加強太平洋信風。這些風將暖水推向西部,從而創造了更多類似拉尼娜現象的條件。不過, England 表示,目前的 IPCC 模型並未反映這一趨勢,因為 IPCC 的數據並不包括冰蓋融化、融冰水注入洋流,以及洋流和大氣環流之間的複雜互動。 

來源:

Nature, Rare ‘triple’ La Niña climate event looks likely — what does the future hold?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668-1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