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工冷化海洋減風災威脅效益低、不切實際
由人類碳排放導致的全球氣候危機已經深深影響各地人口的生活,而一直以來人類都希望用各種方式改變局面,包括冷化海水削弱颱風或颶風對沿海地區的破壞,但最近刊於《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的研究表明,此技術是非常低效的減災解決方案。
為更了解人工冷化海洋以削弱颶風是否可行有效,美國邁阿密大學海洋、大氣和地球科學學院團結合海洋大氣相動理論數據和複雜大氣電腦模型進行模擬。
團隊在模擬中,將面積達 26 萬平方公里(比英國全國面積還要大近 2 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區域冷凍 2°C ;即使有如此大的海域被冷化,颱風威力也只減弱了 15% ,而需要因此在海洋中提取的能源量,已相爛當於 2019 年整個美國能源消耗量的 100 多倍。
有參與研究的研究員 James Hlywiak 指出,如要令颱風在登陸前適度地減弱,就需要大量的人工冷卻水,但颱風強度稍為減低,不一定意味著內陸損害和安全風險的可能性也會降低。他強調,雖然颱風在登陸前減弱是好事,但基於發現,團隊認為直接關注其他適應性策略,例如加強基礎設施、提高疏散程序效率,以及加強預測即將發生的風暴科學資訊將會更有意義。
另一參與研究的邁阿密大學大氣科學教授 David Nolan 亦指出,發現表明試圖削弱颱風強度毫無意義,應該是「顯而易見」的結論。然而,相關想法經常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甚至每隔幾年就會有人提交技術專利申請。團隊很高興能夠在有同儕審查的文獻中加入一些可真正解決問題的潛在方案。
圖:George Desipris
來源:
University of Miami, Artificial ocean cooling to weaken hurricanes is futile, study finds
報告:
Hlywiak, J. & Nolan, D.S. (2022). Targeted artificial ocean cooling to weaken tropical cyclones would be futile. Commun Earth Environ 3, 185. doi: 10.1038/s43247-022-00519-1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