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冠企鵝首蛋永不存活 學者終知當中奧秘

正所謂虎毒不吃兒,但真實的大自然始終不是童話故事。生活於紐西蘭與澳洲亞南極水域的豎冠企鵝 (Eudyptes sclateri) 是人類研究得最少的企鵝,但牠們在每個繁殖季節產下兩隻蛋,最尾卻棄養第一隻的奇怪舉動一直在生物學界「聞名」。

在大多數情況下,雌性豎冠企鵝產下的最初一隻蛋只是自動滾離巢穴,但有時雌性會故意將第一隻蛋拋棄將之推出巢穴。這種奇怪行為在 1998 年首次被觀察到,但直到現在才有團隊首次嘗試確定此舉動的成因;相關研究發現已在 PLOS One 發表。

對舊數據的重新分析表明,豎冠企鵝數量在過去 50 年急劇下降,並被迫直接或間接地殺嬰,這是因為牠們的主糧磷蝦和魷魚數量一直下跌。

由於牠們產下的第一隻蛋比第二隻體積小 85% ,雌性豎冠企鵝往往會選擇保留後者。對於兩隻蛋的大小差異,學界有不少理論解釋,但是次研究團隊懷疑第一隻蛋較小,因為該蛋是在豎冠企鵝仍在遷徙到新西蘭南部海岸附近的繁殖島嶼時形成的;第二隻蛋則在首隻產出後 5 天產下,其大小亦表明有更好的生存機會。

Credit: Lloyd Davis

雖然,在所有 7 種冠企鵝屬企鵝中,第一隻蛋比第二隻小是正常,但在其他鳥類卻是異常奇怪,因為其他鳥類雌性是通過生產多隻蛋來「對沖」後代生存機會,而第一隻蛋往往較大。

豎冠企鵝的數據已有幾十年歷史,但這些鳥類在科學上卻被忽視,最主要原因是其棲息地偏遠。然而,這種鳥類真瀕臨滅絕,有必要去更了解牠們的繁殖方式,以製定相關保育措施。

如果團隊正確,豎冠企鵝這種行為是一種演化痕跡 (evolutionary hangover),但這痕跡不再如過去一樣是有用的。

1998 年研究揭奇怪繁殖行為

此前對豎冠企鵝最詳細的調查是 1998 年的研究。當時的團隊在所有 113 個巢穴中發現,大約 80% 的第一隻豎冠企鵝蛋在產下第二隻蛋之前或當天丟失,其餘的則在那之後一周內丟失。在超過 90% 的情況下,蛋只是直接放在地上,少數情況下強會被擠在乾草墊上。

當時的團隊決定在附近另一個棲息地試驗豎冠企鵝。為此,該團隊在 14 個巢穴周圍放置了一圈石頭,以阻止第一隻蛋滾開,尤其是當第二隻蛋已被產下時。

與未動過的 28 個巢穴相比,被「動過手腳」的巢穴中的第一隻蛋存活時間都沒有增加。更重要的是,兩組的所有第一隻蛋最終都不會存活。

當人造石環出現時,近 65% 的首隻蛋被發現在巢中破碎。在未受影響的組中,首隻蛋通常滾開了,而其他則完全失蹤,可能是從繁殖島上高原的斜坡上滾到其他地方。即使仍在巢中,許多母親也懶得孵化首隻蛋。

是次發表研究的團隊分析了以上 1998 年數據後,於報告中得出結論指:「加上非常低的交配率,數值比同等大小的阿德利企鵝低一個數量級,求愛期間的打鬥水平亦低,表明到達繁殖地想進行繁殖的豎冠企鵝的生殖準備水平較低。」

這一發現與兩個主流假設並不吻合:一,表明首隻蛋並非在求愛期間因打鬥而丟失;二,第一隻蛋並非防止第二隻蛋丟失的保險。團隊認為。豎冠企鵝來自同樣產下兩隻蛋的祖先,理論上,如果食物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少,自然選擇可以幫助牠們停止生產第二隻蛋。

然而,自然選擇似乎更傾向於令第二隻蛋存活。團隊解釋:「從生理角度而言,如果不產下第一隻蛋,就不可能有第二隻,豎冠企鵝能做的就是減少對第一隻蛋的投資。」

演化路上,人類仍有很多東西未能理解。

來源:
Science Alert, These Penguins Mysteriously Abandon Their First Egg. We Finally Know Why

Live Science, In ‘bizarre behavior,’ New Zealand penguins lay one egg, reject it, and then lay another. Now, scientists know why.

報告:
Davis, L.S., Renner, M., Houston, D. & et al. (2022). The breeding biology of erect-crested penguins, Eudyptes sclateri: Hormones, behavior, obligate brood reduction and conservation. PLOS One, Oct 12, 2022. doi: 10.1371/journal.pone.0275106

文/AC、審/W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