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發現全新巨米拉西斯龍 或解釋巨型肉食恐龍細小前肢演化之謎
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沙漠連綿起伏的山丘上, Ernesto Bachmann 古生物博物館考古學家 Juan Canale 發現了「寶藏」:在長半個足球場的遺址,他的團隊發現了五具恐龍骨骼,其中包括一種堪稱是暴龍 (T. Rex) 分身的新物種,牠亦是第三種已知的巨型恐龍,演化出粗短的前肢和大得不合比例的頭部。在最新刊於《當代生物》的研究中,Canale 團隊認為,前肢的收縮可能不與任何恐龍自身的功能有關,而是頭部變大的結果。
這個新物種是一種長 11 米的鯊齒龍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 恐龍,牠在暴龍出現前 2,000 萬年已滅絕,亦與暴龍關係並不密切。然而,科學家一直懷疑兩者有著相似身體結構,只是過去鯊齒龍科的化石都是零碎的,無法確定說法;而細小前肢節段在化石記錄中很少見, Canale 形容是次發現是「幸運」。
在巴塔哥尼亞沙漠拉斯坎帕納斯峽谷 (Campanas Canyon) 中, Canale 首先發現了半塊恐龍椎骨。為了挖掘骨架的其餘部分,團隊需在烈日當空下,鑿入有 9500 萬年歷史的厚砂岩,並挖掘出了一個半完整的骨架,當中包括整個頭骨和完整的四肢。後來團隊意識到發現是一個全新物種,並以《權力遊戲》中的坦格利安龍將之命名為巨米拉西斯龍 (Meraxes gigas) 。

Credit: Carlos Papolio
完整的巨米拉西斯龍化石令團隊能確定鯊齒龍科有小前肢與其巨大的頭部,而且可將之與其他化石進行比較,來了解 1.5 億至 9,000 萬年前鯊齒龍科身體結構的演變。團隊發現,隨著時間推移,鯊齒龍科演化出更大的頭部和更短的前肢。另兩個巨型肉食恐龍科,暴龍科和阿貝力龍科 (Abelisauridae) ,也表現出類似的演化趨勢。
未參與是次研究的布里斯託大學古生物學家 Emily Rayfield 指出,這些恐龍的大頭布滿了閉合下巴的肌肉,幫助這些肉食性動物捕捉更大型獵物;過去學界也有人預測,隨著頭骨變大,肉食恐龍也會變得更強壯。
是次團隊又指,頭重腳輕的雙足動物可能需要小前肢才能保持平衡。或者,隨著巨大頭部取代了掠奪性的前臂,後者因而縮小了,因為要保持巨大頭部與強壯前肢都需要大量能量與資源。
不過,這三個科的恐龍並無完全失去前肢,前肢收縮不超過前肢—股骨比例 0.4。巨米拉西斯龍的前肢仍帶功能性,換言之除了捕獵之外,巨米拉西斯龍的前肢肯定還有一些功能可以防止其進一步收縮。團隊推測,大型恐龍會使用其粗短前臂從俯臥位置向上推或用以抓住配偶,但根據目前的化石證據,人類暫不能確定說法,需要找到更多化石樣本。
來源:
Science, For dinos like T. rex, puny arms may have been the price of a giant head
報告:
Canale, J.I., Apesteguía, S., Gallina, P.A. & et al. (2022). New giant carnivorous dinosaur reveals convergent evolutionary trends in theropod arm reduction. Current Biology. doi: 10.1016/j.cub.2022.05.057
文/AC、審/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