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於公元前 1,500 年在東南亞馴化 或與水稻農業興起有關

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與 Antiquity 的國際研究改變了現代學者對雞馴化歷史的理解。這些發現認為,人類開始種植水稻是使雞隻成為全球數量最多動物的關鍵,而雞最初可能被人類視為珍禽異獸,在發現幾個世紀後才馴化為食物。

過去的研究聲稱,雞早在 1 萬年前於中國、東南亞或印度被馴化,在 7,000 多年前才出現於歐洲。然而,該兩個由同一團隊撰寫的新研究表明說法並不正確,馴化雞背後的推動力是稻米農業技術進入東南亞,而雞的野生祖先紅原雞 (Gallus gallus) 則棲息於該地區。水稻就像磁鐵一樣,將紅原雞從樹上吸引下來,並令人與紅原雞之間有更緊密關係,從而演化出我們現在食用的雞。

由水路帶至歐洲 歐洲人最初不食雞

研究表明,這種馴化過程大約在公元前 1500 年於東南亞半島發生。雞首先沿著早期希臘、伊特魯里亞和腓尼基海上貿易商使用的路線帶到整個亞洲,然後穿越地中海抵達歐洲。

在歐洲的鐵器時代,雞備受崇敬,一般不被視為食物。兩個新研究均表明,有最早期的雞是單獨埋葬且未經屠宰的,更有許多是與人類一起埋葬——男人通常與公雞一起埋葬,女人則與母雞一起埋葬;羅馬帝國隨後幫助普及了雞和雞蛋作為食物的做法,事實上,直到公元 3 世紀在大城市與軍事場所的英國人才經常食用雞。

刊於 PNAS 的研究重新評估了在 89 個國家、  600 多個地點發現的雞骸骨,檢查骸骨、埋葬地點和雞骨發現地點的社會和文化的歷史文獻。結果顯示,最古老的圈養雞骨來自泰國中部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Ban Non Wat ,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1,650 至 1,250 年。

刊於 Antiquity 的研究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以了解在歐亞大陸西部和非洲西北部發現的 23 隻最早期雞隻骸骨的年代。該團隊發現,大多數雞骨歷史比以前認為的晚得多,結果消除了對公元前一千年之前歐洲已出現被馴化雞的說法,並表明牠們在公元前 800 年左右才到達歐洲地區。然後,在到達地中海地區後,雞花了將近 1,000 年的時間,才散布於蘇格蘭、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冰島等有寒冷氣候的地區。

有參與研究的卡迪夫大學生物考古學講師 Julia Best 指出,這是首次在如此大規模上使用放射性碳測年來確定雞在早期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直接確定早期雞骨樣本的年代,能讓學者清楚了解人類與雞的早期互動。

來源:

Phys.org, New evidence about when, where, and how chickens were domesticated

報告:

Best, J., Doherty, S., Armit, I. & et al. (2022). Redefining the timing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chicken’s introduction to Europe and north-west Africa. Antiquity 1-15. doi: 10.15184/aqy.2021.90

Peters, J., Lebrasseur, O., Irving-Pease, E.K. & Larson, G. (2022). The biocultural origins and dispersal of domestic chickens. PNAS 119(24)e2121978119. doi: 10.1073/pnas.2121978119

文/AC

攝影師:Oleksandr Pidvalnyi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