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真菌或可保育森林兼增糧食生產
在全球人口增加下,無可避免地需要開墾更多土地生產更多食物,但如何在保育生態與農業發展上取得平衡,仍是一個多國政府面臨的大問題。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的研究稱,可食用的真菌例如藍綠乳菇 (Lactarius indigo) 或者是處理問題的關鍵,更可以鎖住土壤中多餘的碳。
藍綠乳菇主要分佈在北美洲東部、東亞及中美洲,但在歐洲地區也有零星出現。牠們生長在落葉林及針葉林內,在多種樹上長出菌根,並長出深藍色至藍灰色的子實體。
有參與研究的英國斯特林大學植物生態學家 Alastair Jump 指出,在開墾農地時,樹木必須被砍伐,但是次研究提供了將可食用的藍綠乳菇與樹木在同一空間種植的機會。
雖然只吃真菌的飲食並不特別吸引與可持續,但藍綠乳菇纖維含量高,含有必需脂肪酸,可以替代人類飲食中的其他蛋白質來源,例如牛肉、豬肉和各種家禽。
團隊估計,根據過去十年的植樹努力,在全球現有林地上種植食用真菌,可以在不砍伐更多森林的情況下提高糧食產量,同時每年養活數百萬人。團隊認為,食用真菌可在樹木之間種植,而這些樹木可以類似果園的系統種植,又或按各國過去的目標保育森林同時增種食用真菌,而藍綠乳菇等真菌的子實體可在實驗室中收集和培養,然後種幼樹苗時在附近泥土加入真菌孢子。
真菌自然地會與樹木形成親密關係,纏繞其根部周圍,以交換礦物質和養分以換取生長所需的碳。隨著樹木的生長,地下真菌網絡也在生長。
團隊表示,如果種植規模夠大的話,這可能會帶來更多糧食生產,保育到森林之餘,也減少工業化農業的環境負擔,例如使用化學肥料、大量耗用水資源。另一方面,真菌的地底巨大絲狀網絡中長期儲存土壤中的碳。據團隊的估算,單是在北半球副極地環境的森林中加種食用真菌每年就可封存 12.8 公噸的碳,而在溫帶森林中,種食用真菌每年只可封存 6 公噸的碳。
有專家認為,估算可能過於樂觀,同時只種單一物種無法完全恢復完整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來源:
University of Stirling, Growing mushrooms alongside trees could feed millions and mitigat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finds
Science Alert, Planting This Could Feed Millions And Lock Away Tons of Carbon
報告:
Thomas, P.W. & Jump, A.S. (2023). Edible fungi crops through mycoforestry, potential for carbon negative food production and mitigation of food and forestry conflicts. PNAS 120 (12) e2220079120. doi: 10.1073/pnas.2220079120
文/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