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紀木製沉船增海底微生物多樣性

最新刊於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的研究指,歷史悠久的木製沉船改變了海底微生物群族。全球海洋中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沉船,每一個都為海洋生物提供潛在的新棲息地。這亦是首個研究證明人造結構影響微生物於深海的分佈。

研究指,木製沉船為微生物提供了類似於自然出現的地質海底結構。木材和其他堅硬的表面通常是深海生物的「島嶼」,但人類對在海底發現的人造棲息地的微生物多樣性所知甚少,尤其微生物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因此對海底微生物群族的了解相當重要。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全球有多達 300 萬艘沉船,其中大部分是用木頭製成的。作為對這些地點周圍微生物生命的初步研究,領導研究的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海洋生態學家 Leila Hamdan 選擇了兩艘 19 世紀末在墨西哥灣沉沒的木製帆船進行分析。

via Frontiers

團隊將松木和橡木塊放置在距沉船 0 到 200 米的不同位置。在四個月後取回這些樣本時,團隊以基因測序測量木塊上所有細菌、古菌和真菌的數量與品種。

結果表明,木材的類型對細菌多樣性影響最大,橡木的細菌種類與數量都較松木多,但對古菌和真菌則影響較小。另外,微生物多樣性也與沉船地點的距離而不同。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最接近沉船本身的木樣本並非擁有最大微生物多樣性的位置。相反,多樣性在距離沉船約 125 米處達到峰值。

整體而言,這些沉船的存在增加了其周邊位置的微生物豐富度,並改變了海底生物膜的組成和擴散。與過去研究一的致,對微生物群落生長極為重要的生物膜分佈還取決於環境因素,例如水的深度和靠近營養源的程度。

雖然是次研究主要集中在木結構上,但團隊指出僅在墨西哥灣就有數千個石油和天然氣鑽取平台和輸油管道,學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些人為結構對海底生態的影響。

來源:

Phys.org, New study finds 19th-century wooden shipwrecks to be thriving habitats for deep-sea microbiomes

報告:

Moseley, R.D., Hampel, J.J., Mugge, R.L. & Hamdan, L.J. (2022). Historic Wooden Shipwrecks Influence Dispersal of Deep-Sea Biofilms. Front. Mar. Sci., 8 June 2022. doi:10.3389/fmars.2022.873445 

文/AC、審/W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