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前咖喱已在越南出現 證東南亞、印度等地早已有香料貿易網絡

最新刊於《科學進展》的研究指,經過 2,000 多年,從越南南部一條古老村落發現的一塊石板上,依然散發著肉荳蔻的味道,而其大小和形狀與鐵砧 (anvil) 大致相同,很可能用來研磨香料以及當今咖哩中常見的其他成分。發現標誌著東南亞大陸已知最早的香料加工實證,並表明來自印度和印尼的人,可能在幾千年前就將其烹飪傳統引入了該地區。

有參與是次研究的紐西蘭奧塔哥大學考古學家 Charles Higham 指出,幾十年來考古學家都知道印度對東南亞社區的強大影響,這兩個地區在 2,000 多年前的建築、語言和宗教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證據」,證明這種影響也延伸到烹飪上。

這塊磨石是在一個名為喔㕭 (Óc Eo) 的古城出土,該古城位於湄公河三角洲西南方的一系列古代運河之中,並曾經是公元一世紀至七世紀的扶南王國的主要港口。自 20 世紀 40 年代首次發掘喔㕭以來,該地出土了大量文物,表明這座城市曾經位於遠至地中海的龐大貿易網絡的中轉站。胡志明市南方社會科學研究所考古學家阮忠堅 (Khanh Trung Kien Nguyen 譯音)對當地出土的一系列石器特別感興趣,他懷疑這些石器曾用於製備香料。 其中一個是由砂岩製成、有 75 厘米長的有腳研磨板,類似於今天製備香料醬的工具,印度古代遺址中也出土了類似的物品。

團隊發現,工具上仍然附著很多微細的植物物質痕跡,其中包括大量的澱粉粒。在顯微鏡下仔細檢查這些顆粒,並將其與 200 多個物種的樣本進行比較後,團隊確定了這些顆粒來自 8 種不同香料,包括薑黃、生薑、丁香、肉桂和肉荳蔻。即使在 2,000 年後,其中 1 粒種子仍產生特有的肉荳蔻香氣。

有參與研究的澳洲國立大學考古學家洪曉純指,喔㕭的植物殘骸保存得非常好,懷疑越南南部潮濕的氣候有助於植物性殘骸免於退化。她說:「當團隊首次從泥漿中找到種子時,看起來非常新鮮,讓人很難相信它們已有 2,000 年歷史。」

喔㕭中發現的成分組合至今仍在東南亞各地的咖哩中使用。 但「咖哩」這個詞可能無法體現該地區美食的變化。「咖哩」源自歐洲殖民者,他們用之作為南亞富有香料菜餚的總稱。 然而,「咖哩」可以採取多種不同的形式,了解不同地區美食的細微差別最終成為團隊分析的關鍵。

喔㕭發現的許多香料,如丁香和肉荳蔻,原產於南亞和印尼東部。他們在越南古城的存在表明,來自這些地區的人在很早就將他們的傳統食譜引入了東南亞大陸,當中的旅程長達數千公里。

有參與研究的另一位澳洲國立大學考古學家 Peter Bellwood 表示,解釋說,歷史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懷疑南亞和扶南之間是否存在早期貿易接觸,而發現提供了新的證據證明兩地關係。

被引入越南的香料食譜曾經過當地人的修改,並添加了熟悉的食材,形成了獨特的烹飪傳統。 儘管在喔㕭發現的許多香料很可能是從其他地方進口,但有些是東南亞特有的。另外,有些薑,仍然常用於泰國和其他東南亞美食,但很少出現在印度的類似菜餚中。團隊還從石器工具中發現了椰子痕跡,表明喔㕭使用的香料有用椰奶增進厚度,這亦是現代東南亞咖哩的一種常見烹調特徵。

阮忠堅表示,現時使用的咖哩配方與喔㕭時期的並無太大不同。幾個世紀以來,薑黃、丁香和肉桂一直都有使用在咖哩中。這種連續性突顯了越南美食中咖哩風味的持久精髓。

來源:
Science, Curry may have landed in Southeast Asia 2000 years ago


報告:

Wang, W.W., Nguyen, K.T.K., Zhao, C.G. & Hung, H.C. (2023). Earliest curry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global spice trade 2000 years ago. Science Advances Vol9, Issue 29. doi: 10.1126/sciadv.adh5517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